沙瑞金用钢笔在"祁高阁同志复职建议"的红头文件上画完最后一个句号。
"第二项议题。"沙瑞金的声音像砂纸打磨着会议室的空气,"关于祁高阁同志被诬告陷害问题的调查结论及职务恢复建议。"
高育良的钢笔尖突然在笔记本上戳出个墨点。
三个月前正是他签发了对祁高阁的停职审查令——那份举报材料里,祁高阁的族人在洛杉矶购置的豪宅照片比任何文字都刺眼。
此刻他却瞥见文件末尾的鲜红印章:大理寺监察五室。
"经查,所谓海外房产系境外势力伪造。"省纪委书记田国富起身时带起檀香味的风,"举报信中提到的'祁高阁亲属收受大风厂干股',实际是惠龙集团为干扰光明湖项目腐败案侦查编造的伪证。"
他点击全息屏,某张泛黄的股权代持协议上,"祁高阁"三个字的笔锋与旁边的签名共用着相同的起笔习惯。
高育良的金丝眼镜忽然蒙上雾气。
他想起半年前那个雨夜,祁同伟带着浑身酒气闯进吕州私宅,将一叠照片摔在黄花梨案几上:"老师,祁高阁查到赵瑞龙在洛圣都的洗钱通道了!"
"证据链很清晰嘛。"沙瑞金用指节叩击着桌面,节奏暗合墙上石英钟的走秒声,"我提议恢复祁高阁同志省检察院反贪局长职务,并提名进入汉东省人民检察院党委委员序列。"
会议桌下传来皮革摩擦声——两位曾联名要求严查祁高阁的常委不约而同调整了坐姿。
李达康注意到组织部长吴春林的茶杯泛起涟漪。
"我反对!"省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孙海鲜突然举手,"就算财产问题查无实据,但他在侦查刘新建案时违规接触涉案商人,严重违反——"
"你说的是这个吗?"裴景铄忽然插话,。他抽出夹在笔记本里的文件,投上全息投影。
雪花噪点中浮现出祁高阁与大风厂会计的对话记录:"…3月16日22点07分,祁高阁同志为获取山水集团行贿证据,经都察院反贪总局特别授权实施化装侦查…"
高育良突然想起赵瑞龙上周打来的电话:"祁高阁手里有我们给丁义珍办绿卡的原始文件!"
"这是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辩证统一。"沙瑞金示意工作人员分发大理寺的批复文件,火漆封印上的国徽压痕还带着机要室的低温,"在座不少同志经历过九十年代严打,当证据锁在保险柜里时,要不要砸碎它?"
李达康的钢笔突然在"祁高阁"三字上画了个圈。
他忆起二十年前在金山县,自己也曾用推土机碾过腐败分子砌起的围墙。
当裴景铄将文件推到他面前时,他嗅到卡面上残留的打印店油墨味——这种基层干警惯用的取证设备,本不该出现在常务副省长的公文包里。
"我支持沙书记的提议。"
省军区司令员秦启明突然开口,军装上的资历章与全息屏里的检徽交相辉映,"反腐战场和军事战场一样,不能要求指挥员戴着镣铐冲锋。"
十三只手陆续举起。
当李达康最后一个抬起手腕,他的金表表带在投影仪冷光中闪了闪,像某种无声的暗号。
沙瑞金清了清嗓子:“同志们,裴景铄、祁高阁同志的遭遇,暴露出过去一段时期纪检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在案件调查过程中,部分干部滥用“特殊程序”,以“保密需要”为名规避监督,以“组织结论”为由压制异议,最终导致事实扭曲、证据湮灭 。这种权力运行的失控,本质上是对党章和宪法的背离。
回溯历史,类似教训并不鲜见。上世纪三十年代冀中军区“肃托”运动中,爱国知识分子熊大缜因莫须有罪名被秘密处决,其恩师叶企孙教授更因牵连蒙冤半生 。
这类案件的共同特征在于:调查过程缺乏透明,审查结论依赖主观臆断,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纪检权力一旦失去制度的笼子,就会异化为伤害同志的利刃。
裴景铄、祁高阁案的平反过程同样充满波折。正如熊大缜案平反时遭遇的阻力——有人以“历史结论不宜轻易推翻”搪塞,有人用“材料表述需谨慎”推诿 ——这提醒我们,纠正错误需要比制造错误更大的政治勇气。
二、刀刃向内:纪检系统的自我革命
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纪检系统必须率先成为自我革命的典范。在此,我代表省委提出三项改革:
1. 程序正义的重构
即日起推行“阳光办案”制度,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案件外,所有纪检调查必须做到“三公开”:立案依据公开、调查流程公开、结论依据公开。对于留置措施,实行同级党委、上级纪委、人大代表“三方会审”机制,杜绝“一人拍板”式决策 。
2. 权力制约的强化
借鉴古代监察制度中的“风闻言事”与“实据追责”双轨制,建立“匿名举报分级处理”与“诬告反坐”并行的新机制。对于实名举报,承办人员需与举报人签署《权利义务告知书》;对于恶意构陷,参照《刑法》诬告陷害罪从严追责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 专业能力的提升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