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 第273章 乡试开考,题目难如登天

第273章 乡试开考,题目难如登天

  为了适应乡试艰苦的气候环境,纵然谢宁从如东开始便只穿薄棉衣裳,到了考棚里也是冻得够呛,他浑身上下唯二的两件没毛熊皮一件在后背包裹腰腹,另外一件则是护膝保护膝盖和下肢。

  根据人体的热量分布,只要这两个地方保持温暖,人就不会太冷。

  谢宁向对面考棚掠了一眼。

  因为乡试不允许穿方便夹带的裘皮,许多被迫穿薄棉单衣的学子都被冻得够呛。

  为避免手指太过僵硬,谢宁提前坐下以后就将两手插在大腿根里保暖。

  对面学子见他这样也有样学样。

  往届落榜秀才,虽然也冻得够呛,但看上去确实从容许多,在考题没发下来时间就已经提前举手朝差役买二十文钱一壶的开水了。

  大鼻涕刚出窝都能冻成冰溜子的天,没了开水人都得冻死。

  谢宁果断向差役买了一壶开水。

  不一会举着考题的差役出来了。

  跟之前模拟过无数次的题目顺序一样,第一题核心基础题:

  “康庸外重内轻,远盛外请内重,各有得论。”

  第二题:

  盖闻古贤帝王之观人,莫不敷奏以言,明以试功。

  第三题又三道小题组成:

  第一道小题,赋税相关,要求六千人大县,初春遭蝗灾,农耕毁其七个,朝廷下令减少一半赋税,氏族土地***,如此情况下县衙怎样才能收缴够往年八成的赋税。

  注:往年赋税为**,该县土地**,山林**,拥有商户**

  谢宁刚看到第二道小题的时候,不禁愣了一下。

  题目竟然跟白鹭书院的模拟小题几乎一模一样!

  第二道小题题目为:

  乾元元年间,泾州民人张三诉称:其妹张氏原许配李四为妻,已收聘财绢五匹,李四逾期三年未娶,张氏另嫁王五,育有一子,李四今持婚书状告张氏,背信悔婚,要求履行前约。

  呈堂证据清单:李四提供:乾元十八年婚书(有保人赵六画押)张三收绢凭证。

  张三证词:当年饥荒,李四逃籍无踪,王五婚书经县衙钤印。

  这种题无非根据现有证据,依以骈散问题,援引具体律条,各处符合公允的判决。

  已经做过的题目,谢宁不再费脑筋,接着看下一题。

  第三道题:

  夫梁河之水,挟沙壅浊,自古为患。其弊有焉?

  夫梁河之水,挟沙壅浊,自古为患。其弊有焉?

  如果说上面那道小题,让谢宁松了一口气,这道小题就几乎让谢宁骂娘。治理河道乃是历朝历代的老大难,梁河之水从西北发源途径中原与众多河流汇合抵达江南,连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种谁碰谁死的题目,竟然会出现在乡试考场上。

  而且是作为一道小题出现!

  谢宁简直怀疑出题之人,就是在难为西北的考生。

  相比之下,这道小题的难度都比得上前面两道大题的难度。

  被题目惊愕到的不止谢宁一个,题目才刚发下来多一会,耳朵里就传来其他考棚里抽气的声音。

  很明显,不是被冻的。

  是被难的。

  再难的题目也是人出的。

  从第一道的意思,康庸两个朝代重外交,铁马手腕,轻内政,而远盛两个朝代与之相反,外轻内重,是让考生分析两种政治情况,用以建议当今内政。

  第二道题,则是相对简单一些,魏书·崔琰传。

  其核心含义为:古时圣君考察人才,无不先令其陈述政见,敷奏以言,再通过实际政务检验能力,明以试功。要求考生,以求官员先以言辞阐述治国方略,政绩考校方向作答。

  根据以上两道大题,再来判断第三道小题。

  谢宁闭目,大脑转的飞快。

  几息时间,就断定,这必然是跟国家财政分不开干系的一篇,上下串联的考题。

  这种中间夹着卖人媳妇的迷魂阵考题,简直都不能用变态来形容了。

  只要有其中一道题答非所问,或者说,所答不满意主考官的心中设想,那三年努力全部白玩!

  这次谢宁并未根据以往自己的习惯,将难易题目排序确定破题思路。

  而是将国家财政,军队国防,外交,赋税,人口,地方治理,排了个顺序,先简略做了份治国简纲,再把题目所涉猎的篇章要义写下来,才开始慢慢琢磨每一道题该如何下手破题。

  另一间考棚。

  李成勇看到第一道题的时候,眼前一亮,这不是曾经在廖府做过无数次类似的题目?

  再看第二道题,更简单了,阐述治国方略?

  这种题目,他随便都能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而且都是家中夫子曾经都叫背过的。

  第三道题……倒卖妇女,卖做他人妻,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