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福东渔业。
“大爷,你们公司的信。”
听到邮递员的声音,岗哨里的大爷刚要点头,就见一摞信封挡住了自己的视线。
粗略一看,少说有十几封。
“同志,小同志!”
他连忙叫住已经翻上自行车的邮递员,指着摞起来的信问:
“你是不是送过了,我们这儿八百年都没一封信,咋突然那么多。”
邮递员似乎早就听过了这个问题,摆摆手头也不回地回答:
“您看看就知道了,今天我的任务多着呢!”
话音落下,人就已经骑着自行车匆匆离开,门岗大爷只好拿过信转过来,一看就打起了精神:
信封表面印着徽章,以及带着军事两字的单位名称。
整整十几封信,格式和大小都如出一辙,寄信单位都一模一样,是鹅城征召单位。
再看收信人,第一个竟然是老板的弟弟黄东顺。
他连忙把信直接送进了码头的建筑里,很快就找到了信件的主角们:
十几个人七七八八地躺在地上,靠着栈板和充满鱼腥味的渔网,地上散落着酒瓶和骨头,以及碳堆燃烧后的痕迹。
看得出来昨晚上有一场很长的庆祝活动,不过门岗大爷只当是刚刚出海归来的船员放纵。
见没人起来,大爷正准备离去,却见黄东顺捂着头叫了一声,晃晃悠悠地撑着站起。
大黄蜂号害怕引来更多人,为了防止人员聚集凌晨四点启航离开了,就那时都依然有上百人欢送。
兴奋了一整夜的黄东顺带着退役水兵海员们回到仓库,依然无法平静下来,硬是喝到了天亮才睡了过去。
被尿意惊醒的他正准备出去解决,就看到门岗大爷抱着一堆信件。
“信,给我的?”
他拿过信,然后又看到了很多个熟悉的名字,收件对象基本都是退役水兵。
打开自己的那份一看,红色标志的开头就让他酒醒了大半,条件反射般站直看了下去,一直到最末尾的印章。
信件不长,最关键的话只有一句:
【……为了祖国的需要,号召45岁以下身体健康、精神作风优良者尽快前往最近的参军体检地点,通过体检后再次入伍以及分配单位……】
不是召回令,胜似召回令!
海军还没有缺人到强制召回的地步,这封号召信的目的是让45岁以下退役水兵再次参加体检二次入伍,尤其是五年以上的技术士官。
虽然并不强制,但黄东顺还是立马意识到了形势的危急:
变相征召退役士兵这种事极为少见,如果不是万分紧急,这几乎都是最后迫不得已的选项。
联想到昨天看见的航母,要么是发生战争,要么是海军人员规模跟不上大规模扩张,哪一种情况都迫切需要精英士官。
鹅城本地就有驻地,所以信来的最快,上舰的优先级也可能更高。
刚刚看到航母而火热的黄东顺迫不及待就想去体检,但又想到哥哥一人事业可能撑不过来,当下有些犹豫不决。
而就在他思考的时候其他人也陆续醒了过来,一个个也接过了信件,表现也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兴奋和责任感。
很快,第一个人就站了出来,握着信纸对黄东顺说道:
“黄老大,我得回去。”
……
【疑似我军航母现身鹅城】
【外军侦察机在海峡拍下我军航母照片】
大黄蜂号现身的第二天下午,两则重磅消息就以夸张的速度散播开。
鹅城晚报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紧急刊印了第一批清晰搭载航母照片的文章,直接远洋刊登了白杨在鹅城港现场写下的文字。
报道内容极力保持了清醒和公允,但频频提及的“舰桥旗帜为红旗”“众多疑似高层现身舰桥”“由我方水兵操控”无一不在证明这条航母的归属。
黎明时报纸刊印第一版后,就以惊人的速度被其他报纸转载,然后被传真和口口相传的方式飞速扩散。
因为这个重磅消息过于惊人,很多媒体来不及证实,只能通过电话渠道和其他方面确认,很快就在网上找到了更多一手信息。
鹅城晚报的报道立即被全国媒体转载,等到下午时大黄蜂号停靠的补给照片已经传到了边疆的哨所,牧民送方便面的时候都夹上了一张刚刚刊印的报纸。
如果说这个消息给人的第一直觉是不相信,入夜之前又迎来了有力证据:
一架p3c反潜巡逻机闯入海峡,在福省外海拍摄到了有一条051驱逐舰护航的航母,具有明显的弹射器和斜角甲板特征,目测为国内海军所有。
这架飞机很快被海军航空兵的歼8ii驱逐,但照片却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了本子的和大洋对岸的报纸上,然后出口转内销,迅速被国内媒体引用。
两则消息一前一后,为世界昭告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开端。
……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