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找个理由令江宁府知府的位置暂时空下来。
如此便好办了。
至于升官这边的理由也好找。
清丈田亩是当今头等大事,郑知县跟着混,自然是有不小的功劳,送到吏部那里,自然有话说。
这种级别的升迁,别看对郑知县而言属于升龙门,实际上也就是张侍郎一句话的事。
因为吏部右侍郎主要是负责普通官员的政绩考评,而左侍郎是事实上决定升迁决议的那个人。
至于尚书,这种级别的事,都要天官过目,那不得忙死。
当然,最终通过时,还需要天官那里走流程。
但也只是流程。
一般而言,小天官决定了的事,不是涉及到什么大的利益,天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人家是默认的吏部尚书接班人。
等你离任之后,你的人还得看人家眼色。
别当未来佛不是佛!徐青心念电闪而过,对郑知县愈发热情,吩咐下人上好茶招待。
郑知县从来没在徐老爷家里受到这种殊遇,眼睛都有点红了。为了表明真心,他连袖口都没抬起来。
史书上,安禄山认贵妃为母。
他郑某人就是欠缺这个机会。
一番寒暄,再送走郑知县。
徐青对这次退出的社员和革职的胥吏闹事,本就在意料中,可惜这些人只是借酒劲发疯,没把事情闹太大,不然的话,还能借着由头,杀鸡儆猴一番。
“豪族士绅的家主、家老,个个滑不留手,就算杀鸡儆猴,他们也只是跪得更快。不过黄鼠狼没有不偷鸡的,往后的日子还长,慢慢斗法便是。”徐青现在建立了江左商盟,目前的主体是他和一干江宁府士绅以及复社贫苦社员牵头的农会。
农会暂时是起步阶段,属于小打小闹。
另一方面,便是借助金光寺的香火钱,在商盟发展过程中,建立自己的钱号。
法月的理财能力还行,不过他还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只能慢慢物色。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事业滚雪球一样壮大,千头万绪。
徐青虽然因此很急,却没有胡乱找人。
因为现在还属于前期,忠诚远比能力重要。
至于郑知县,用他还有另一层考虑。
总得在魏国公那边,留一点缓冲的余地。
眼下大家看似对立,实则也没到势同水火的程度。
只要魏国公明白徐青基业已经稳固,不可猝除,便不会真的死拼到底。
而且有魏国公这方面的缓和关系存在,将来朝廷打压徐青,也不可能过狠。
这是比较长远的规划,不过得先提前布局。
徐青大势上,看得很明白。
朝廷中枢实际也是走一步看一步。
清丈田亩是个由头,借机引出平倭乱的事,如此才能使东南暂时平静下来。
东南平静,重开朝廷的海贸,便可获利。
有了外部的利益进入,那么内部变革的阻力就会减小。
但这也会损伤东南豪族走私的利益。
从根子看,豪族走私是单独的一股势力,因为掌握丝绸、茶叶、瓷器的这一拨人和走私的豪族并不能混而一谈。
如此一来,朝廷中枢要对抗的势力并不会如预计那样大。
先亮出清丈田亩的大招,实际上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无疑是表明了朝廷中枢,并不会逼迫豪族缙绅勋贵等食利阶层太过的态度。
说白了就是先亮明自己敢于掀桌子的态度,一番讨价还价,实际目的是打压走私,抢夺这部分利益。
并借此机会,锻炼出一批水师,掌控了海上的话语权,自然就能进一步威胁到东南士绅,并稳固了东南财赋,保证后续的变法不会因为东南出问题,进入停摆阶段。
不得不说,首辅的战略思维很清晰。
但能不能成功,依旧是未知数。
徐青现在不是变法派的核心,却被迫成了首辅变法的利刃,这也是无奈之举。
他不这么选,早就没了,根本做不到现在的事业。
而实力不快速增长,他也没法去应对几年后的危机。
这些都是时势使然。
徐青继续做好详细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安排底下人去实行,不管有没有成效,反正先推着走。
做错了,做不好,无所谓。
先有经验教训,后面才能总结,事情只要去做,就总能找到变好的办法。
不知不觉间,徐青等到了吴大人。
现在是右佥都御史了!…
…
&emsp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