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天灾人祸
应天府,临时内阁。
“王八蛋,一群王八蛋!”霍景是在其位,谋其政。现在当了首辅,且能吃到变法带来的诸多福利,直接从保守派领袖转变为变法派的担当。
这一切的转变,极为丝滑。
他不变也不行,旁边老梁随时等着起复呢。
狗日的老登,成天没事,就到临时内阁瞎晃悠。谁叫徐青向老皇帝建议,给了老梁一个“内阁顾问”的头衔。
虽说没有参与权,可是在旁边,也够恶心人的。
霍景恨不得现在就让内阁出一个条文,让致仕的老登都不许参与朝政。
毕竟应天府还有个资历比张太阿还深许多的方阁老。
但他也就想想,因为老霍清楚自己也有致仕那一天。
哎!不过老霍现在没空理会这些烦心事。
当下有两件难事,搞得他焦头烂额,一件是“关中大旱”引起了民变,说是民变,实际上已经造反了。
这次还是关中玄都观的道士领头造反。
其实关中已经连续多年发生旱情,朝廷确实每年都有免税和拨款赈灾。
但实际上关中的旱情,远比官员们报的还严重。
如今已经到了赤地千里的程度。
因为大虞朝制度的问题,不是乱子大到没法瞒下去,都是能瞒就瞒。小规模的民变,地方官都是能招抚就招抚,招抚不了就平叛。
可是这次情况极为特殊。
实在没粮食了。
至于为何没粮?
那也得怪南直隶如今大搞基建。
这玩意儿一动起来,钱粮海了去。
而且又要保障京师运河钱粮,加上这些年,江南之地的收成也一般,今年甚至连江南都出现了旱情。
除此之外,皇帝南巡,消耗的钱粮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霍景以前只负责喷,现在他亲身经历了这些,简直无比头大,怀疑张太阿到底是怎么撑下去的,难不成张太阿还能凭空变出钱粮。
而且除了关中的大乱,还有两淮盐运也出了问题,灶户造反了!现如今,外患几乎平息,正是大力发展,提振国力的时候。
霍景本以为能跟着混个中兴宰相的名头。
没想到,这天灾人祸还是避免不了。
“严惟中,快去请徐公明来!”霍景以前看不起张太阿、梁阁老,认为他们事事都依赖徐青,纯属废物。
没想到,他上位之后,只能依赖更深!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天下离得开老皇帝,甚至离开了会更好,却是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徐公明。
霍景现在由衷感慨,要是没徐公明,估计现在遍天下都有造反的草头王了,不知几人称孤,几人道寡!徐青到了临时内阁,路上听着严山说了大概的事。
徐青对此也很无奈。
诚然,现在朝廷的武力很强大,问题是武力强大,也解决不了天灾带来的粮食减产问题。
没有钱粮支撑,朝廷的武力反而是拖累,不断吞噬朝廷残存不多的底蕴。
民以食为天。
百姓没饭吃,不造反才奇怪。
其实也说明,大虞朝的土地,确实不堪重负了,根本养不起现在这么多人口。而且徐青还要搞武道、道术,这些事都会非常消耗钱粮。
别的不说,光皇帝养的影卫,消耗的钱粮堪比养数万大军。
不要觉得这很多。这还是因为影卫人少,花的钱更容易到实处。
因为影卫实力强大,且是有血有肉的人,自然要解决家室以及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补偿,不然的话,谁卖命啊。
这个投入是持续的,而且不能省。
更遑论,还有影卫本身对资源的消耗。
前朝搞府兵制,国朝搞军户世袭,其实归根到底,都是想节省钱粮。
但这种事无解。
人心都是欲壑难填,得陇望蜀。
若无这些欲望,历史也不会往前推进。
其实要解决这些,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天下杀得人口减半,许多问题也自然迎刃而解。
要不咋说,徐青逆了天道大势,也不是没道理的。
没有徐青,大虞朝会进入正常的王朝末期,靠着瘟疫、战乱等种种自然或者人为的因素,完成历史循环的新陈代谢。
一乱才有一治嘛!
但徐青不信邪,他偏要走出第三条路,那就是外扩。
既然大虞朝的土地承载不了现今的人口,便走出去呗。
实在不行,那就等搞定黑山老妖之后,再把天下犁一遍。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