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10

/>   霍翎放下季衔山,让小福子领他出去。

  宋叙坐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但听着这对至尊母子的交谈,他心底骤然生出几分怀念与怅惘。

  霍翎召见宋叙,并不是为了招揽他。

  天地君亲师,文盛安是宋叙的老师,就算文盛安和宋叙本质上不是一路人,宋叙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背弃文盛安。

  所以霍翎召见宋叙,只是单纯想见一见他。

  宋叙也无愧文盛安弟子的身份,面对霍翎的垂询,不卑不亢,应对自如。

  霍翎道:“哀家听丁景焕说,你去年曾跟随商队去了趟大穆?你都去过大穆的哪些城镇。”

  宋叙如实道:“去了大穆的陪都燕京和都城上京,在这两座城池都待了一个月。”

  霍翎侧目:“你所涉足的范围,比哀家想象的要广。”

  宋叙谦道:“也是机缘巧合。草民跟随的那支商队正好要去上京做生意。”

  霍翎问:“异国他乡,不怕出事吗?”

  宋叙道:“这些年里,大燕和大穆的边境摩擦不断,但民间的贸易往来是隔绝不了的。这些商队经常在两国间来往,只要不是太倒霉,不会遇到什么危险的。

  “而且大穆是我朝的心腹大患,难得有个机会去大穆的都城亲眼看看,草民实在不愿错过。”

  看霍翎没有打断他的话,宋叙就顺便说了些自己在燕京和上京的见闻,以及他对大穆的看法。

  宋叙不急着入朝做官,但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清高孤傲的人。

  一介白身,能够入了摄政太后的眼,还有幸得摄政太后相召,不好好表现一番,岂不是辜负了自己的这番机缘?

  霍翎突然询问:“你对大穆那位永庆帝有什么看法。”

  宋叙道:“那位永庆帝性情残暴但颇有手段。对外,他对大穆境内混居的异族进行了血腥镇压;对内,他将不服他的人都狠狠整治了一番。”

  犹豫了下,宋叙还是问道:“娘娘可是担心燕北的局势。”

  霍翎抚了抚自己的袖口,平静道:“先帝驾崩,新帝登基,羌戎第一时间派遣使臣入京,献上写给先帝的悼词和新帝登基的贺表。大穆那边却迟迟没有动静。”

  景元帝驾崩第二天,文盛安就来找过霍翎,提醒霍翎小心大穆。

  霍翎第一时间给燕北去了信,命燕北加强戒备。

  先帝突然驾崩,主少国疑,随后端王和柳国公又掀起了一场谋逆……景元二十六年底的动荡局势,虽然被霍翎以雷霆手段压了下去,但对于豺狼秃鹫来说,这也正是大燕最虚弱的时候。

  这是季衔山登基所要面临的最后一道坎。

  而这道坎,终究还是来了。

  十一月初,大穆在燕京集结二十万军队,挥师燕北。

  燕北守将安鸿羽遇伏重伤,校尉方建白为掩护安鸿羽突围,战死沙场。

  八百里加急的战报送入京师,满朝哗然。

  霍翎第一时间召见三位辅政大臣,列席的还有兵部尚书李寒松和行唐关主将霍世鸣。

  三位辅政大臣争执不休,霍翎的视线从他们身上一掠而过,最后落在了双眼泛红的霍世鸣身上,直接点名。

  “霍将军。”

  “臣在。”

  “依照朝中惯例,你身上燕羽军统领的职务,是要回到燕西,与孙统领进行交接后才会正式卸下。如今燕北局势生变,哀家命你即刻清点兵马,率燕羽军前去驰援,不得有误。”

  第105章 第一百零五章【天狩】

  战报里详细说明了战败的原因。

  自前朝末帝割让出了燕云十六州后,中原王朝就失去了北方的山川屏障。没有天险可以据守,又没有出色的骑兵可以反制,大燕只能在边境囤积重兵进行防守。

  当年大燕太|祖皇帝耗费许多心血,在两国交界处修建了三座关隘,分别是瓦桥关、益津关和淤口关。

  三关皆位于平原地带,地势开阔,周遭都是因为黄河泛滥而形成的盐碱地面。

  为了加强边防,先帝时期,安鸿羽等边境将领在请示过先帝后,想方设法引水蓄湖,让这片盐碱地变成了一条曲折八百里,最宽处达六十里的河流。

  但人为造就的防线,终究不如天险可靠。

  几日前,燕北暴雪,只一昼夜间,在河流狭窄处,原本就已经慢慢冻上的冰面就足以让小规模军队通行了。大穆将领抓住机会渡河,打了燕军一个措手不及。

  说实话,大燕和大穆南北对峙几十年,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综合国力,两国间的差距并不明显。大穆想要挥师南下,一举歼灭大燕国祚,那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抓住机会,不难捞到几场胜仗。

  “诸卿以为,大穆举兵二十万攻打三关,所图为何?”

  “大穆一直想要吞下三关,重定两国边界。此次他们趁着我朝虚弱之时兴兵南下,应该就是为了向我取索要三关地带。臣以为,不日大穆就会遣使送国书过来。”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大穆动用这么多兵马,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要携大胜之势逼迫大燕让步,在两国谈判中占尽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