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

  霍世鸣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计划,略作修改后,登门拜访那些与他来往密切的勋贵武将。

  每到这个时候,霍世鸣都很感激霍翎推行的武试。

  所谓武试,就是借由考核的方式,选拔出一批具有真材实料的中层武官。

  这些通过考核选拔出来的武官,大多出身平平,身上全部打着太后党的印记,与那些依靠家族、姻亲上位的武官天然不合。

  这几年里,随着太后的权势越来越重,这些通过考试选出来的武官在军中的处境越来越好。

  军中的好位置就这么多,以前都是由勋贵武将内部瓜分,现在这些平民出身的武官占据了一大批位置,就意味着分到勋贵武将头上的位置少了许多。

  勋贵武将的利益被触动,他们也是最不满太后执政的一批人。

  只不过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才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如今这样一个,既能给太后添堵,又能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摆在眼前,不少人都蠢蠢欲动了。

  霍世鸣给这些人许下不少好处,终于换来他们的坚定支持,令他们松口同意与他一起联名上书。

  当然,也有人胆子比较小,生怕因此事触怒太后,于是悄悄向霍世鸣打听,这背后是否有太后的授意。

  霍世鸣露出高深莫测之态,没有直接回答“是”或“不是”,言语间却颇多暗示。

  这些人都是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在朝堂上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起不了决心作用,只能跟在后头壮一壮声势。

  霍世鸣最想游说和拉拢的,还是亲家安远侯和辉武阁大学士安鸿羽。

  这两人都曾奉命镇守一方,在勋贵武将中极有威望。

  尤其是安鸿羽,身为燕北前任守将,与大穆打过几十年交道,如果连他都站了出来,言之凿凿说这场仗可以打、应该打,那太后还有什么理由拒绝!?

  想要说服这两人,说难其实也不难。

  只要让他们看到大燕打赢大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就可以了。

  身为武将,谁又能抵挡住这份不世之功的诱惑。

  霍世鸣很清楚霍翎的性情,要是他的行动中途泄露出去,传入霍翎耳里,他一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霍世鸣很谨慎。

  仗着自己曾经是太后党的核心成员,他在挑选助力时,避开了他所知道的所有太后党成员,连一些曾经和他一起上书弹劾过文盛安、疑似太后党的成员都没有去接触。

  他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等霍翎那边收到风声的时候,霍世鸣已经串联起了一批朝臣。

  霍世鸣今天没有穿超品公爵的朝服,而是换了一身武将打扮。

  他立于大殿中央,紫衣绶带,器宇轩昂。

  众目睽睽之下,霍世鸣掷地有声,石破天惊。

  “臣霍世鸣,恳请太后与陛下下旨,允许臣领兵出征,北狩大穆,收复失地。”

  满朝侧目。

  其中一些不知内情者,先是将目光落到了霍世鸣身上,随后又忍不住朝着金銮殿上的太后望去。

  毕竟在大多数人眼中,承恩公一直是太后党的中流砥柱。

  如今承恩公当着大庭广众的面说出“北狩大穆”四字,莫非太后娘娘想趁着大穆内斗不止,发兵收复燕云十六州?

  太后一向强势霸道,以她的性情,倒也不无这种可能。

  不少人目光微闪,开始思量这件事情背后所能带来的利益,以及他们接下来应该表现出来的站队与倾向。

  在文武百官的哗然声中,霍翎面色陡然沉下,目光穿透帷幔,垂落在霍世鸣身上。

  霍世鸣不避不闪,坦然与霍翎对视。

  霍翎右手按住扶手,几乎控制不住心中的怒意拂袖而起,但只是一瞬,她就慢慢松开了指尖的力道。

  “出兵燕云乃举国大事,承恩公在进言之前,真的已经考虑清楚后果了吗?”

  霍世鸣梗着脖子:“娘娘,依照臣对两国的了解,这一仗,优势尽在我大燕。大穆与大燕相隔万里之远,局势瞬息万变,还望娘娘早日裁决,莫要错失良机。”

  霍世鸣从袖中取出折子,保持着向上递的姿势:“这是臣与其他同僚联名所写的请战折子,还请娘娘与陛下过目。”

  霍翎看向崔弘益。

  崔弘益快步走下大殿,接过折子,转呈给霍翎。

  折子入手厚实,霍翎目光径直落在最后的联名落款上。

  洋洋洒洒,熟悉的,不熟悉的名字。

  季衔山侧了侧身子,看似依旧端坐,视线余光却也落在了折子上。

  奏折很长,即使霍翎看得再快,也需要一些时间。

  在等待霍翎翻看奏折的时候,立于大殿之下的朝臣都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怎么回事,太后娘娘居然不是在装模作样,而是真的在从头翻阅承恩公的请战折子!

  承恩公上书请求北伐一事,居然不是太后娘娘的意思吗!?

  朝堂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大事开小会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