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大国军舰> 第281章 购买米26

第281章 购买米26

这项采购之后,几乎就是会立刻开绿灯的。

  在莫斯科接受风暴雨的洗礼同时,秦涛已经来到了罗斯托夫。

  一般的文明,都是沿着河流的,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就不说了,看看大毛这里,所有的大城市都是随着海边或是一条大河展开的:莫斯科有莫斯科河,圣彼得堡有涅瓦河,索契沿着黑海,伏尔加格勒沿着伏尔加河,甚至整个城市都因此变的瘦长。

  川流不息的顿河,哺育出了为大毛守卫南大门的这112万人和他们的现代化城市。

  没错,这里和二毛的国界紧挨着,算是边界城市。

  静静的顿河,在国内非常有名,所以,虽然不知道罗斯托夫在哪里,但是至少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地名。

  现在的顿河已经结冰,看不到流淌的河水了,在进入城市之后,随处可见各种哥萨克文化,到处都有骑马的雕像这些艺术作品。

  “这里还真是一座马背上的城市啊。”秦涛开口感慨到:“这是一座因哥萨克而起的城市。”

  听到了秦涛的话,季申科无奈地摇摇头:“秦,虽然因为肖洛霍夫先生的著作,所有人都知道了这里是一座哥萨克城市,但是实际上,这座城市的建立,和哥萨克骑兵没什么关系,当年,是为了方便收税,当时的女皇伊莉莎白-彼得罗芙娜下令在南部边境修建了一座海关,慢慢地发展成为了城堡,最后成为了城市。”

  绕过了一座哥萨克骑兵挥舞弯刀的雕塑之后,终于,到了飞机厂。

  厂长德米特里跑了出来,迎接着秦涛他们一行人。

  “各位,欢迎来到我们罗斯托夫飞机厂,我们这座工厂,已经有了五十年的历史了。”说起这些来,德米特里非常的自豪。

  进入生产车间,秦涛也被眼前壮观的一幕给惊到了。

  一架巨大的直升机,就摆在眼前,它的总装进度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机身,尾部,全部组装完毕,主要就剩下顶部的发动机和旋翼没有装配。

  具体有多大?

  四十米长,八米高!

  巨大的机身,就像是一座堡垒一般,从机头到尾部,有大量的脚手架,就像是工人在盖一所二层楼一般。

  飞机厂的生产几乎陷于停顿状态,所以,看不到工人在施工,秦涛可以轻松地顺着梯子,噔噔噔地上去,站在高高的平台上,俯视着机体顶端。

  发动机的位置留了出来,但是中央主减速器,已经安装上去了,看进度还是不错的。

  “为了驱动这个大家伙,当年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采用了两台单台11400马力的D-136涡轴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用的是D-36发动机的核心机。”季申科介绍道。

  “也就是说,这款发动机,是在二毛那边生产的?”秦涛皱起来了眉头。

  在红色帝国时代,是没有地域上的歧视的,觉得哪里合适就在哪里。

  位于二毛境内扎波罗热的进步设计局,负责了这种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那么,秦涛就得警惕一些了。

  “是的,它的发动机的生产,是在二毛那边,不过,在解体前,我们的库房里,已经有十台发动机的库存了。”知道秦涛担心什么,季申科赶紧说道:“只是因为没有订单,所以生产才会停顿下来,这里一共有四架进度最快的米-26,你们要不要把它们全部买下来?发动机绝对够用。”

  “而且,我们还有它的改型计划,我们利用国内的发动机的核心机,衍生出来D-127涡轴发动机,功率达到了一万四千马力,所以,有关发动机的问题,请您不用担心。”

  秦涛点头,他知道,这是米里设计局改型的米-26M大型运输机方案,在今年正式提出,原计划在98年投产,不过嘛,和这个时代大毛的很多计划一样,都停留在了纸面上,想开发?没钱啊!

  “其实,对我们来说,发动机根本就不是问题,这款飞机在研制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主旋翼上,您现在看到的这个圆盘,就是我们专门研制的VR-26变速箱,它采用了独特的三级式布局。和米-6直升机的相比,重量不变,但是功率提升了两倍。”

  这个变速箱,才是最重要的,外行只看重发动机,实际上,变速箱比发动机更考验他们的工业基础和加工能力。

  秦涛点头:“它的动力系统是无懈可击的,只不过,它的航电系统太落后了。你们接下来改进的重点,应该是提升它的航电系统,这样才可能获得西方的订单。”

  在八十年代,玻璃座舱就开始流行起来了,到了九十年代,不少的飞机界面,已经开始出现了显示屏,此时,从顶部的大窟窿看向机头,那里安装到位的仪表板,全部都是一个个的圆孔,上面将会是密密麻麻的航空仪表。

  这些都太落后了。

  “是啊,我们是要改进,但是,这些都需要资金。”季申科向秦涛说道:“这里的米-26能卖出去,将会给我们的改进提供不错的资金,秦总,关于价格方面…”

  “我原本计划一千万一架的,现在,看着成色不错,一千五百万一架,如何?”秦涛说道:“我们先买两架,如果运营的效果好的话,可能会把剩下的两架都买走。”

  季申科有些皱眉头,原本他们打算卖两千万美元的,给西方推销的价格,也是这样,秦涛出一千五,有些低啊。

  “我们都是朋友,当然不能亏待了朋友,当年我们国内买黑鹰,单价才六百多万。”

  当年?

  当年是什么时候?

  1984年,国内花了1.5亿美元,购买了24架黑鹰,平均下来,就是六百万左右。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