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邓细妹跟儿子儿媳还有女儿们千叮咛万嘱咐,他们几家刚过上好日子没几年,要懂得惜福,虽然是整寿也不用搞得多隆重,一家子聚在一起吃个饭就行,就像她和老头子五十整寿的时候一样。
可现在日子好了,物质条件丰富。
四个子女里,三个兜里都有余钱,还有个手艺特别好的女婿在,再怎么不隆重,能置办的菜色,也比以前他们五十整寿的时候好很多。
毕竟他们五十整寿的时候已经是九几年。
那时候他们几家经济条件都很差,一桌菜也就跟那年代过年时的年夜饭差不多的水平,真就是全家聚一聚、吃一顿饭就完了。
现在的不隆重,比那时候镇上隆重办整寿的人办得还要好。
只是请了血缘比较近的近亲们,就差不多有三四桌。
再加上赵如月姊妹几个,带着丈夫孩子来,加上父母和哥哥一家,又是至少两桌。
还有跟他们父母走得近,互相帮助过的邻居、父母的老朋友。
这些老朋友跟他们父母一样都上了年纪,难得能聚一聚,以后就是见一面少一面了,还是几十年的老交情,怎么也得请来,这又是一两桌。
另外再预备着一桌,以免临时有计划之外的人来。
别人特地来给祝寿,哪怕自己没邀请他们,在这种好日子,作为主家也不能说,我家没吃的了,你把礼物放下就走吧?总得让别人吃个饭再走。
这一算下来,怎么算都至少得预备够十桌的菜。
几个子女商量过后,就定下了十桌的菜量。
邓细妹嘴上说着,十桌每桌算十个人就是一百个人,哪有可能来那么多人,这样太铺张了,别搞这些。
可儿女们坚持该请的人一定要请,她拗不过,只好随他们了。
转头出去跟人说这些的时候,语气像是带着埋怨,嫌儿女大了不听话,可那脸上的笑,压都压不下去。
听人家说那是她儿女孝顺,才想给她好好办,别人想办还没那个福气,儿女这么孝顺,以后她只等着享福就是了。
邓细妹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她只可惜二女儿送自己的金项链没法拿出来给别人看。
虽然儿女孝顺自己让她很高兴,可她也记着自己还有个女儿现在日子依然不太好过。
也不是说揭不开锅,现在镇上揭不开锅的人家几乎没有了,家家户户隔三差五都能吃上肉,只是大女儿家没有余钱而已。
现在大女儿至少不需要娘家接济,邓细妹已经十分欣慰了。
可是她要是把项链拿出来跟别人炫耀,倒像是在点其他没给自己送金饰的女儿一样,这可不是她想要的。
不管女儿送她什么,她都会很高兴很欣慰,只要心意到了就行。
炫耀的心有时候是会悄悄冒出来,但她脑子还没糊涂,可不想因为自己这点虚荣心,让女儿之间互相攀比起来。
二女儿送她金项链的时候是私底下送的,没当着别人的面送,还叮嘱她别让除了她爸之外的其他人知道,邓细妹就明白二女儿的想法跟自己一样。
他们兄弟姊妹之间,能和和睦睦互相帮助,邓细妹就很满足了。
事实证明,赵如月兄妹几个多预备几桌的决定是正确的,还真有那么多人来了。
这次办整寿,可让邓细妹在街上老年人群体里,被羡慕了很久。
邓细妹长一段时间,在街上走路都带风。
后来不是没人办整寿规模比她更大,但她依然一直记着孩子对自己的这份孝心。
寿宴当天,十桌人几乎都坐满了,赵如月兄妹几个还担心再有人来菜不够,好在该来的人都来了,临时来的人只有几个,除了自己听到消息带着礼物上门的几个。
另外几个就是她哥的朋友,经过门口正巧被她哥看到,聊着聊着他哥自己把人拉进来一起吃饭了,第十桌没做满,但提前预备的菜都用上了,没浪费。
倒是主动上门来的人让赵如月有些意外。
临时带着礼物主动上门的那几个,说起来确实跟她娘家有点沾亲带故,但是其实以前真没怎么接触过。
那几个人家早搬到省城去了,跟她父母互相来往都不太多,更别说赵如月。
她长这么大,跟那几家人见面的次数不超过五次,以前她父母过五十整寿,他们可没主动来。
那几家也只有过年的时候,隔个一两年,回来走一次亲戚,还有她三叔以前过五十整寿的时候来过。
也不是说人家发达了,看不起她家穷才这样,而是她家跟他们几家已经是远亲,以前他们来走亲戚,也只是去拜访家族里有辈分比她爸还高的老人的人家。
他们几家一起请亲戚们吃饭的时候,同族的每家只派一个人去吃。
要不镇上这么多同族亲戚,每次有远亲来,所有人全都一起去吃饭,也太隆重也太麻烦了。
一般这种不太熟的远房亲戚来,吃饭的时候不是她爸去就是她哥去。
所以他们几家这次主动派人来给她母亲祝寿,他爸和他哥倒是跟这几个人还算说得上话,不至于尴尬。
让赵如月意外的是,过年的时候,他们来都是不过夜,吃过晚饭就开车回省城。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