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



  [我真的超爱张九龄的诗。]

  [萧嵩没听过,但是张九龄我熟啊!]

  [又是遗憾不能亲自去唐朝的一天呢。]

  大殿内也是一片赞声。

  “张公的风度自然无人能及。”

  “我若有张公一半的文采就好了。”

  “张公看着完全不像个布衣平民,倒像个贵族。”

  这些饱含赞美之辞的话传到了李林甫的耳朵里。

  李林甫心里更痛了。

  张九龄像贵族?那他是什么?他才是真正的贵族啊。

  这些同僚们但凡睁开眼睛看一看呢,他还站在这里啊。

  宇文融听到贵族一词,又来了精神。

  他上下打量了宇文融一眼,意思相当明显:贵族啊,就这啊?还不如一个平民呢。

  张九龄得到了天幕和百官的一致赞美,但依旧挺直腰背,面无表情,不卑不亢的模样。

  文采和风度都是次要的,他更想知道自己罢相的愿意,这才是他关注的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服饰,或者是经常看古装剧的观众应该知道,百官上朝的时候都会拿着笏板,笏板一般是用笏囊来装,笏囊的出处,就在张九龄这里。】

  【唐朝人骑马上下朝,一般会将笏板别在腰上。但张九龄人长得清瘦,又体弱多病,将笏板别在腰上骑马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张九龄就命人做了个笏囊。张九龄拿笏囊上朝的模样被李隆基看到了,李隆基非常喜欢,看着赏心悦目啊。】

  【赞赏完后,李隆基看那些把笏板往裤腰上一别就来上朝的大臣们就不是那么顺眼了。怎么越看越没有风度,越看越觉得粗鲁。武将这么干就算了,怎么文官一个个也都像个大老粗似的。于是李隆基下令,以后所有人上朝都准备一个笏囊。】

  [原来笏囊是张九龄发明的。]

  [这么看张九龄挺弱的,但是意外让人兴奋是怎么回事?]

  [很像那种病美人啊,好喜欢。]

  [完了戳到我了。]

  [其实我更喜欢萧嵩那种的。]

  弹幕兴奋了,百官萎靡了。

  百官:笑不出来了。

  陛下怎么还搞上拉踩了呢?

  “越看越没有风度。”

  “越看越觉得粗鲁。”

  “一个个也都像个大老粗似的。”

  他们哪里没有风度,哪里粗鲁?

  百官看着自己手里的笏板。

  看啊,他们明明很斯文拿在手里的。

  至于上朝,别在腰上当然更方便了。

  李隆基听着天幕乐呵呵的,脑袋里开始想张九龄骑马拿笏囊的模样。

  一定是极赏心悦目的。

  要是每天上朝都能看到百官拿着笏囊这样赏心悦目的画面就好了,看着就整齐漂亮。

  至于这把笏板别在腰上这个行为麻不麻烦……

  哈哈,这哪里是他要考虑的嘛,他每天听那么多的谏言,掉那么多的头发,为国事操劳如此,在这点小事上折腾折腾臣子们怎么了。

  这哪里是折腾呦,这是为他们好,这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文人风度。

  他李隆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绝对没有。

  于是李隆基大手一挥,乐颠颠下了命令。

  这下不管文臣还是武将,脸上都是一样的委屈。

  原来陛下真的嫌弃他们粗鲁。

  张九龄看到了百官的反应,也觉得十分不好意思。

  但陛下看起来兴致颇高的模样,且这笏囊实在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平日里递给陛下的谏书,里头的话都不大中听。

  这会就不要说话了吧。

  张九龄:目移。

  什么也没看到。

  【李隆基非常喜欢张九龄,而且从来不掩饰自己对张九龄的喜欢。他作为皇帝,看过的有文采之人多到数不胜数,却独独张九龄走到了他的心里,在文采上,他对张九龄的喜爱更甚于之前的张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这是李隆基对张九龄的评价。】

  【“皆弗如也”、“终身师之”、“文场之帅”,李隆基可没给过张说这么高的评价。】

  [这是真的喜欢了。]

  [李隆基有点像张九龄的粉丝啊?]

  [李隆基自己文采也不错,爱才是正常的。]

  [好高的评价啊,这么喜欢张九龄为什么最后要罢他的相呢?]

  从小到到听了太多赞美之辞的张九龄脸红了。

&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