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
  幼年时期,权力于他而言是不可触碰的东西,韬光隐晦或是最好的选择。

  等他定型了,也知道了自己不会死了,这性格就改不掉了。

  皇帝想给他点权力,他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都争先恐后推出去。

  父亲生性猜忌,这他看的明明白白,自己也是因为这而死的。

  权力,那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一个人聪慧的人并不会变得蠢笨,他这种聪慧也只多不少地遗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他对自己的儿子是有些期待的。

  他没能做到的事情,他是想看到自己儿子做到的。

  李倩在李瑛的引导下,试着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李瑛也不急,慢慢等他思考。

  没多久,李倩眼睛亮了几分:“还有别的原因。”

  “哦?小倩郎说来听听?”

  李倩带着孩童难以有的自信,沉着淡定:“还有一点,或许当时的形势已经不容太子选择。从他选择跟自己的阿耶分开的时候,他就拥有了一批追随于他的人。”

  李瑛笑了:“追随于他的人怎样?”

  “追随于他的人不会允许太子什么都不干,他们不是追随太子,他们追随的是……”

  “未来的皇帝。”

  李倩糯叽叽的声音掷地有声。

  李瑛高兴抚掌:“对,没错!”

  【李亨到达灵武之后,仅仅三天的时间,在没有传国玉玺的情况下,他就当了皇帝。他为什么这样急不可耐呢?我们说过这确实有他本人的意志作祟,但是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原因,追随他的人不会允许李亨继续保守中庸地做一个太子。生逢乱世,乱世,也是机遇丛生的地方。】

  【这些追随李亨的人,就好像是买了一只股,他们把赌注都压了上去。既然压上了所有的赌注,他们只会想让这只股一冲再冲,一飞冲天,连带着他们都能坐享其成,一飞冲天。有时候选择是比努力更重要的。】

  【追随李亨的人有一个是这么说的:“将士皆关中人,日夜思归,所以崎岖从殿下远涉沙塞者,冀尺寸之功。若一朝离散,不可复集。愿殿下勉徇众心,为社稷计!”】

  【这是把江山社稷压在了李亨的身上。这话说的很漂亮,看起来是为家国大义的样子,但实际上,这话说的更直白通俗一点,就是,我们抛弃妻子孩子是为啥?不就是为了身份地位吗?你当不当皇帝?你不当皇帝我们就都走了,你自己玩吧。】

  【李亨当然得当,不管是他个人的愿望,还是众人的愿望,他都得当这个新皇帝。但是他想当,却不能直接说我就要当。他跟自己的手下来来回回拉扯了五次,最终才松口答应,为了江山社稷,他勉强当一当这个皇帝吧。他不是为了一己私欲,他是为了整个大唐江山哦。】

  [真的,这些虚伪的戏码看的够够的。]

  [这就像是之前,他在马嵬坡演的那场戏一样。]

  [这估计也是李亨做的最勇敢的决定了,后来可是没有那么勇敢过。]

  李亨被冠上了虚伪的帽子。

  李亨内心戚戚。

  他也不想这的,他毕竟都没当上一个太子,他哪里会有这样的念头呢?

  但如果他真的是太子……

  李亨把自己代入天幕里的太子,瞧瞧揣摩。

  他说不准真的会这样做。

  但是现在他跟皇帝的距离,不仅仅隔着一个太子,还隔着一个安史之乱啊。

  那是安史之乱,让唐朝有盛转衰的东西,父亲已经知道叛贼是谁,断不会容许安史之乱发生的。

  且那祸害大唐的杨国忠在哪里尚且不知道呢。

  这事儿啊,不靠谱。

  【李亨是当了皇帝,但李亨没有玉玺,他这个皇帝就算不上是正统皇帝,如果这个时候李隆基反对的话,那大唐彻底就乱了。李隆基虽然昏庸,但是每到关键时候他总是能清醒片刻。像逃往蜀中的路上激情发表的演讲一样,那时候他知道什么样的决定对自己是最好的,现在,李隆基也清醒了一回。】

  【大唐不能有两个皇帝。《红楼梦》里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须得在家中自杀自灭起来方能一败涂地。安禄山都把长安给占领了,这个时候再他们父子两个再继续内斗,那是彻底把弱点暴露出来等着被安禄山宰了。】

  【所以尽管李隆基内心非常不愿舍弃皇帝的位置,但此刻他必须退位,大唐只能有一个皇帝。】

  【“上皇喜曰:‘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

  【李隆基这句话是承认了李亨皇帝的合法性。且李隆基不仅仅是承认了李亨皇帝的合法性,他彻彻底底的放权了。】

  【“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

  【“先取皇帝进止”是把权力都给了李亨,“奏朕知”的意思是,李隆仅仅只暴保留了一个知情权。最后一句,“不复预事“的意思是,如果李亨能够把长安收回来,那么我连这个小小的知情权都不会再要,安安稳稳当一个太上皇就行了。】

  [难以想象,李隆基居然真的放权了。]

  [这对大唐也是好事,如果这个时候真的再争个你死我活,那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