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

 【在众人没商量出结果原地徘徊的时候,转折点出现了。有一群百姓拦住了队伍,他们拦住了李隆基的马前:“长安那是陛下的家啊,长安周围的皇陵里都是陛下的祖先,陛下为什么一定要走呢?”】

  【很明显,不仅在场所有人不想逃到蜀中,连现在这些百姓也不希望李隆基跑掉。这话明显让李隆基犹豫了,他坐在马上徘徊着,在做极大的心理斗争。但是最终,他还是继续往蜀中的防线前进。】

  [我是真的生气啊,我真的生气!]

  [李隆基身上没有一点大唐的骄傲。]

  [这个时候要是真逃了,大唐就没救了。]

  [虽然我也不喜欢李亨,但是这个时候李亨站出来还是好的。]

  [所以李隆基为什么不能早点嘎掉啊,这样至少在史册上,明君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天幕之下,百官哗然。

  “这,这……”

  “是否有些过分了?”

  “奸臣杨国忠已经死掉了,没有人蛊惑陛下了呀。”

  张九龄痛心疾首看着天幕,像是不敢相信天幕里那个徘徊着,为保住性命宁可把大唐国都彻底放弃的那个人,是他一直追随的皇帝。

  杨国忠已死,奸臣不再当道,身边那么多人一心相劝,都没能让陛下改变主意吗?

  李亨捏着拳头,开始紧张了。

  这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既担心天幕里的自己做了什么,有担心天幕里的自己无所作为。

  李隆基脸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笑容了。

  他跟着天幕的描写开始想象自己畏缩不前的模样。

  这样国家存亡的时候,他依旧在苟延残喘只顾保自己的命。

  也难怪后人听过之后如此气愤。

  【李隆基执意要走,百姓就只能去拦住在李隆基身后的太子李亨。“既然陛下不愿意留下,我们所有人愿意跟随殿下斩杀敌人,夺回长安!”】

  【堵在李亨面前的百姓越来越多,李亨很犹豫。“父亲远行,这一路凶险,我怎么能离开父亲左右呢?并且我还没有当面跟我的父亲辞行,让我先去和父亲禀报吧。”说着,李亨就要掉马追上李隆基。】

  【但是百姓依旧把他拦住,李亨的两个字甚至把李亨马上的缰绳给抓住了,他们情真意切:“如今胡人犯我中原,江山分崩离析,父亲你也看到民心所向究竟是何处,在这个时候如果不顺应民意,夺回长安,复兴无望啊!”】

  【一个儿子说完,另一个儿子赶快上去再加一把火:“父亲把长安收回,在长安迎接陛下归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啊!”】

  【在百姓和两个儿子共同的努力之下,李亨终于答应,不跟着李隆基一起逃跑了。】

  【李亨这里在发生激烈的讨论,前面的李隆基看自己的儿子没有跟上来,停了马,但左等右等,自己的儿子就是不来。于是他派人去看看后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一打探彻底坏了,李亨他被拦着,回不来了。】

  【李隆基想明白了,最终只是仰天长叹一声:“这是天意啊。”父子两人就在此分道扬镳了。】

  百官心里皆是一松。

  幸好还有太子啊,若是没有太子,那所有人都逃亡蜀中,何谈大唐复兴。

  大唐的江山,估计要有大半都进了逆贼的手里了。

  李隆基扯了扯嘴角,不带表情地笑了。

  明锐的政治嗅觉让他本能察觉出了这事情的不简单。

  这真的是一出单纯的,父慈子孝的戏码?

  【李隆基和李亨就此分道扬镳,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分开,大唐的命运才有机会改变。但是这真的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意外吗?】

  【其实仔细分析,这不像是意外。因为百姓拦路的时间实在是太巧合了。大多数百姓身上是没有什么政治素养的,他们完全可以在杨贵妃和杨国忠死之前就来拦截李隆基的队伍,但是他们没有。也可以在李隆基继续往蜀中走的路上拦截,但他们也没有,他们正正好好,就在这样一个最关键的时间节点出现了。】

  【所以有学者分析,这是李亨布的局。李亨他作为一个太子,且自己的父亲已经年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去世,他怎么可能没有任何心思呢?这时候的李亨已经四十五岁了啊,李隆基实在是太能活,也不甘心坐上太上皇的位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亨对权力也就越发渴望,他要是再等下去,真的可以跟自己的爹一块去死了。】

  [哈哈哈哈哈,原来不仅我们觉得李隆基太能或,李隆基的儿子也觉得他太能活。]

  [其实历史上,这种皇帝太子年纪都大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都不怎么样。]

  [李隆基就算不死,早点退位也是好的。]

  [还是算了吧,李亨也不是什么很好的皇帝,跟李隆基争权不亦乐乎呢。]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李隆基:呵呵。

  果然我的想法是对的,老三果然有这个想法。

  李亨握着拳的手松开了,改成哆嗦。

  “他怎么可能没有任何心思呢?”

  “李亨对权力也就越发渴望。”

 &em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