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缺个帮手

  问大夏宰相要一个够资格继承大夏国运的帮手,大夏宰相竟然不推荐已经监国的太子周聪。

  这可有些说不过去了。

  九公主眼眸微凝:“王大人竟然不希望我们与周聪太子合作?”

  “我听闻大夏朝堂上有些声音,认为王大人其实一直不看好太子周聪登基继位,在王大人的心里大夏新君一直以来都另有人选。”

  “莫非……我听到的这些传言,不是子虚乌有?”

  像是张弘正与大焱天子的君臣无间实属罕有。

  史书之中,涉及到相权与皇权相争的篇章可不算少见。

  莫非大夏王朝在这天子驾崩国师篡夺国运之际,还要再添上相权皇权相争的戏码?

  王治象摇了摇头:“说句对陛下有些不敬的话,我若是一直都不看好周聪殿下,周聪殿下可未必能够坐稳太子的位置,他这太子的位置不稳,如今可没法顺势监国。”

  九公主追问道:“那就是周聪太子近期做了什么事,改变了王大人对他的看法?”

  王治象沉吟片刻,说道:“我现在还不知道。”

  九公主疑惑:“不知道?”

  王治象叹了口气,皱纹遍布的面庞上涌现出了担忧,他就像是置身在一场大雾之中,虽然看不清前路,但却隐约意识到了前方即是深渊。

  大夏宰相轻声解释着自己的担忧。

  “陛下遇刺。”

  “这事与袁天乾定然脱不了干系。”

  “但是陛下曾经说过,袁天乾杀不了他。”

  “下手行刺的一定另有其人。”

  “若是外敌来袭,即便是四品境的强者也不一定能够突破皇宫内外的守卫直接杀到陛下的御书房里,但偏偏陛下就在御书房里悄无声息的遇刺了。”

  “皇宫禁卫、御前侍卫、贴身太监……这么多人就在近处保护着陛下的安全,却连预警都没做到。”

  “想要绕过陛下身边的这些护卫,可不是区区一介外人能够做到的事情,而要做到滴水不漏,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

  王治象的解释有点戛然而止。

  不是外人。

  不是一般人。

  再结合王治象对太子周聪的态度,他在怀疑什么就只差直接说出口了。

  九公主问道:“可是太子周聪的嫌疑,不是已经洗清了吗?”

  王治象沉声说道:“所以我刚刚才说,滴水不漏……在御书房里刺杀陛下,还能不留下任何线索,把痕迹全部抹除,事后调查起来毫无头绪,我难以想象还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

  不过也正是因为毫无证据。

  全都是推测。

  王治象也留了个底线,始终没有直接明说他在怀疑是太子周聪弑父杀君。

  不过若是完全基于推测,其实还有个可能性。

  凶手就是大焱使团。

  从头到尾徐年他们都是在反其道而行之,留在御书房里不走,就是故意让王治象他们聪明反被聪明误,多想了一层,以为凶手另有其人,只是要栽赃大焱。

  但是王治象既然来鸿胪寺找了大焱使团,他在这两种推测里倾向于何种,已经一目了然了。

  所以……真凶会是周聪吗?

  徐年的系统没有反应。

  不过这并非是否定了周聪和真凶之间的关系,而是缺少足够支撑起来的线索与证据,这就是纯粹的推测而已。

  如果纯粹的推测都能得到系统的响应,他只需要把脑海里头脑风暴不断把每个人都推测成凶手,不就能够凭空得知谁是真凶了。

  如果大夏宰相不幸猜中了真相,他的担忧显然是对大夏王朝未来感到了不知所措。

  天子驾崩,储君弑父。

  再有国师在旁觊觎国运。

  大夏王朝势必会陷入一场空前的动荡之中。

  一步踏错。

  七百余年的国祚恐将就此结尾。

  徐年沉吟说道:“弑君之事,袁天乾虽然不能直接动手,但也应该与真凶会是同谋,如果真凶就是周聪,周聪为我们说的那些好话,与他相不相信大焱使团显然就没什么关系了,只是单纯想让我们离开大夏,确保没人能够阻止袁天乾。”

  如果周聪是真凶。

  不得不说,他事后这一步棋走的就相当巧妙了。

  不仅没有栽赃大焱使团,反而站出来挺了大焱使团,相信徐年三人是无辜的,只是以朝野动荡没法继续招待大焱使团为理由,请大焱使团离开大夏。

  嫌疑重大的大焱使团在安封城里只会寸步难行,根本无力去对付袁天乾,在这时候最起码表面友善的周聪给大焱使团指出了一条退路,大焱使团真没什么必要再硬着头皮留在大夏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谁能料到大夏天子会死在自己的御书房里呢?

  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