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掌,快速跑向队伍前列。
魏全与刘真神色沉稳,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士兵,大声呼喊着口令。
在众将的带领下,大军有序地从军营里开拔。
一时间,脚步声、马蹄踏动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两万大军浩浩荡荡离开军营,向着北平府进发。
此刻,不仅仅是大宁边军,还有驻守在会州的会州卫,沐晟麾下五万整编军也是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向西开赴,准备于北平府聚合。
这一战,大明可谓是下了决心,要付出绝对的兵力来击溃北元。
大宁边军,北平边军,会州卫,还有隶属于朝廷五军都督府的十五万大军,全部出征开拔。
再加上不少于十万的后勤军,总计四十多万大军,向着北元进发,必要掀起一场浩大的北伐之战。
不破北元,绝不还军。
大明都城,应天,奉天大殿!
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更增添了一种威肃感。
朝堂之上,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他们的神色或严肃,或期待,或紧张。
朱元璋身着华丽龙袍,身姿威严,端坐于龙椅之上。
太子朱标一如既往,身着太子冕袍,笔挺的站在了龙椅之下的阶梯之上,同样是目光冷峻,俯瞰百官。
“臣等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全部躬身参拜,齐声山呼。
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尽显皇权的肃穆与威严。
“平身。”朱元璋一抬手,声音威严而有力。
“谢皇上。”
满朝文武齐声道,纷纷站起身来,整理好自己的朝服。
“有本奏,无本退朝。”
云奇上前一步,大声对着朝堂群臣喊道。
“启奏皇上。”
户部尚书赵勉站了出来,他身形微微前倾,双手捧着笏板,大声启奏道。
此刻。
赵勉神色间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数月调拨,今日就到了交卷的时刻了。
“准奏。”朱元璋目光落在赵勉身上,语气平和地说道。
“经数月时间筹划,运送。”
“今,北伐北元所需粮草辎重已经分批运送至大宁府,北平府。”
“这一批粮草辎重足够北伐大军半载之用。”
“在北平府与大宁府,会有知府负责调拨。”赵勉一口气说完,声音洪亮而清晰。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夸赞道:“做的不错,粮草辎重,大军之本,户部要对粮草辎重继续关注,一旦大军有粮草更大所需,户部一定要及时调拨。”
赵勉当即一拜,身体前倾,恭敬地说道:“臣领旨。”
说完,他缓缓起身,神色舒缓了一些,恭敬退回了班列。
“启奏皇上。”
唐铎站了出来,声音浑厚:“北伐大军所需炮弹,铁弹,箭矢,兵器,战甲。”
“皆已经运送至北平府。”
“如若征伐开启,这一批火炮足够大军十次攻城所需。”
“此番,兵部调拨了一万支火铳,足够大军所需的铁弹与火药。”
户部调拨粮草辎重所需,而兵部自然是调拨军队兵器战甲所需。
“不错。”朱元璋满意一笑,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不枉咱给了诸卿足够的时间准备,如今果真没有让咱失望。”
朱元璋大笑道,笑声在大殿内回荡。
也让大殿内的威肃感减少了不少。
“为了大明彻定北元之祸,臣不敢耽误。”
唐铎恭敬道,他微微低头,眼中满是敬畏。
“赵卿,唐卿,皆立下大功了。”
“咱很高兴,待得此番定下北元,咱必给两位爱卿论功行赏。”
朱元璋大笑着说道,显得十分高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朝堂两部也完全做到了,足可保证战场大军的后顾无忧。
“臣谢皇上隆恩。”唐铎与赵勉当即谢恩,他们同时躬身下拜,动作整齐。
“好了。继续吧。”朱元璋一笑,一挥手,示意殿中群臣继续。
“启奏父皇。”朱标躬身启奏道,声音沉稳:“如今军资,粮草都已经调动,而在大宁府,辽东府的军队应该也收到了旨意,有序进入北平府。”
“战将人选,是时候该定下了。”
听到这话,站在武将一列的诸多战将全部都抬起头,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脸上带着紧张与兴奋。
朝堂这些战将,自然大多数都是淮西战将。
这,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