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围殴

  次日,昭平郡主闹市寻欢,在大理寺门前公然“车震”的事情,就传遍了街头巷尾。

  沈朝颜到底是一朝郡主,也不能真去闹市跟人辩解,说此车震非彼车震。

  而此时李冕刚从宣政殿下了早朝,就听闻沈朝颜进宫的消息。

  沈氏出了两任皇后,沈仆射在世时又是位鞠躬尽瘁的仁臣,先帝偏袒,沈家势大,以往沈朝颜作威作福,百官都是能忍则忍,唾面自干。

  可当今形势不同以往。

  沈朝颜的恶行在早朝上被宗正寺的几个老臣翻来覆去地说,而为人一向耿直的大理寺唐少卿,更是明里暗里顺带把皇帝也给骂了。

  什么居安思危、载舟覆舟,什么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远小人,什么君有过而不谏,忠臣不忍为……

  就差指着他的鼻子骂昏君误国了。

  好不容易挨到了下朝,手上的御猫还没撸两下,这位难缠的大佛又不请自来。

  李冕登时一个头两个大,恨不得钻到御案底下去装死。

  一股燥气上来,他干脆往榻上一坐,对伺在左右的黄门道:“快!快关门!就说朕刚因为她的事被群臣唾骂,一气之下旧疾复发,没个十天半月好不了,现在见不了……”

  “哎哟!”

  话音未落,一个小黄门的身影在菱花门上飞快闪过,“砰”的一声!

  还没来得及关上的门拍打在旁侧,颤悠悠地晃了几晃。

  “阿、阿姐……”李冕咽了咽唾沫,笑得勉强。

  论亲疏,两人实则是表姐弟关系,但因着命格一事,李冕从小便要尊她一句“阿姐”。

  而沈朝颜六岁便入宫伴读,跟李冕也算是如亲姐弟一般朝夕相处。

  那时因着李冕体弱,又是先帝唯一血脉,权谋宫斗的诡计,没少往他身上招呼。

  可李冕身为储君,要动他自是不容易。直到沈朝颜忽然被告知承太子命格,这个更容易的目标,就成了迷信的反贼们,活脱脱的靶子。

  明枪暗箭、施毒刺杀……从小到大,沈朝颜不知因他受过多少回。

  故而这句“阿姐”一出口,心里也跟着泛起一股愧疚。

  他强作镇定地放下手里的御猫,挺直脊背、装模作样地对小黄门吩咐,“快把猫抱走!不知道昭平郡主对猫有风疾么?!”

  小黄门应了句“是”,抱着御猫跑得飞快。

  李冕扯了扯身上还没来得及换下的朝服,转身对沈朝颜道:“不知阿姐前来,所谓何事?”

  “陈尚书的案子,陛下怎么考虑的?”

  “……”李冕无语,想他这阿姐就是这样,说话做事直来直往,从不给人什么缓冲的机会。

  “哈哈哈……”他干笑两声,撩袍往御案后一坐,稳住心神道:“阿姐可是对朕的安排有异?”

  沈朝颜倒是不客气,直接道:“主审得换个人,我总觉得谢景熙不可信。”

  李冕态度倒是温和,只问:“那依阿姐的意思,谁合适来做这个主审?”

  沈朝颜忖了半晌,而后还是沉默了。

  李冕叹口气道:“这件事……朕确实很为难。”

  话音落,他又颇有些担忧地看向沈朝颜,却见她一张脸都隐在菱花纹的暗影里,看不清神色。

  她沉默了半晌,才落寞道:“父亲是刑部侍郎出身,你我都知道,若不是先帝托孤,他本不愿接手右仆射一职。

  你根基未稳,朝中左相势大,之前因着父亲的原由还能制衡一二,如今父亲已去,王党必借此败坏父亲名声,打压沈党……又或者整件事本就是王党筹谋……”

  李冕没说话,表情却难得端肃了起来。

  先帝崩时,他年未束发,左相王瑀于朝中势力庞大,若不是当初沈傅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大周也许已经不是李家的大周。

  故而沈傅既是他的恩师,也是朝堂肱骨,于公于私,李冕都不该置之于不顾。

  “只是如今这件事,若真是王党谋划,怎知这又不是他们的诱饵,借此更快铲除老师留在朝中的势力?”

  一句话问得沈朝颜无言。

  她忽然记起,前些日子收到霍起的信件,便是说王党手下的几个监察史,似乎已经找了由头,开始在清查他们振武军的军饷。

  左右衡量,这件事阴谋也好、阳谋也罢,都不是她该去参合的。

  两厢沉默,李冕故作轻松地拍了拍沈朝颜道:“好在这件案子交给的是谢寺卿,他谢家一向忠君爱国,不参与党争,想必此事上倒也可信一二。”

  不说还好,听李冕这么一提,沈朝颜就是一肚子气。

  她转了转残留着痛意的手腕,语气不悦地道:“没撕下面具之前,人人都可以忠君爱国、不涉党争。”

  李冕瞪眼“啧”了一声,蹙眉看向沈朝颜道:“我这不是找个理由在帮你吗?这个案子交给谢景熙,总比交给刑部和御史台的好,现在三司之中,唯一不属王党掌控的,就只有大理寺了。而且你俩昨日不还在……咳咳……”

  李冕自知说错了话,换上端肃的神色继续道:“好歹你俩是定过亲,三月之前还拜过堂的。朕倒是觉得,你与其参与什么查案,还不如暗地里把谢寺卿搞定了。这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