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制裁报复

采购的,只是从这些企业的华夏工厂里采购。

  比如ABS制动系统,海蓝汽车是找德国博世公司订购的,德国博世公司在华夏的工厂生产了产品后,移交给海蓝汽车,海蓝汽车再出口到欧洲西班牙……

  海蓝汽车可不管其他什么多,反正各种核心零配件都是在华夏总部这边采购后,然后直接打包运往各个海外工厂。

  而话说回来,这也不是海蓝汽车喜欢瞎搞……而是因为在华夏这边的各跨国公司里的工厂采购产品,再运输到海外去组装,成本比在海外直接采购还要便宜。

  华夏是世界工厂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徐申学个人并不排斥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只要东西好,也可以大批量采购他们的零部件……前提是他们把工厂放在华夏。

  从企业角度来看,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更好的整合控制供应链体系……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能提供大量就业以及税收。

  在智能终端行业里如此,机器人行业都如此,而智能电动车行业里也不例外!

  甚至在半导体行业里,徐申学也是这么要求的……想要我的超级大订单没问题,只要你在我这边设立工厂,一切都好说。

  前期我甚至都还能给你订单扶持、价格扶持!

  所以最近几年,其实很多半导体耗材领域里的企业,都陆续跑到了华夏开设工厂,就近为世界第一大半导制造企业智云微电子供应各种耗材。

  依托智云集团这个巨无霸,通过智云微电子这个超级大客户,华夏已经不知不觉当中,通过内部扶持、引进合资等方式建立了一整套的半导体耗材供应链体系,只有少数耗材还需要进口!

  仙女山控股旗下,就有一堆和国外企业的合资工厂。

  而这些外资企业设立在华夏的工厂,也是属于华夏供应链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智能电动车行业里,也不例外!

  ——————

  欧盟市场通过利益交换算是初步解决了,但是美国市场那边则是不太好解决。

  之前徐申学和特斯拉背后的美国财团达成了协议,不过这种协议并没有涉及到直接出口到美国市场的部分。

  双方的协议是特斯拉在华夏建立工厂,海蓝汽车持有该工厂的一部分股份,并为特斯拉开放供应链,特斯拉工厂需要一定时间内达到百分百的国产化比例。

  海蓝汽车在墨西哥建立工厂,特斯拉持有一定股份,这个墨西哥组装工厂生产的汽车,一部分在墨西哥,中美洲等地区销售,还有一部分则是听过北美三国的免关税协议,直接出口到美国。

  但是海蓝汽车如果要直接出口汽车到美国的话,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之前限制不大,但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对面直接来了一个百分百关税。

  这和特斯拉以及背后的财团倒是关系不大,主要是通用和福特这两家传统汽车厂商背后的财团发力。

  老美那边的财团也挺多的,并不是一个整体,甚至彼此间也充满了竞争和冲突。

  A财团和徐申学达成了合作协议,并不意味着B财团也和徐申学达成了合作协议。

  尤其是A财团和B财团彼此也在打架的情况下。

  对于这一次的关税提升,海蓝汽车的包永言表示:“暂时没有什么办法,对方的法案已经实施,已经没有回转余地了。”

  “通用和福特那边给他们内部施加的压力太大,这事已经不可能挽回!”

  徐申学道:“既然如此,那么也别折腾了,美国市场就这尿性,不搭理他们!”

  “不过该有的反制手段也要有,针对美国市场的车规级芯片涨个价,断供最先进的芯片产品,只给落后一代的产品!”

  “回头我也会联系联系,对他们的进口汽车也进行关税反制!”

  “还有,墨西哥工厂那边虽然现在还没有影响,但是也要未雨绸缪,加快当地工厂的建设进度,明年中我希望看到该工厂投产,时间有限,争取最近几年内就捞回本,同时也要做好墨西哥本地以及中美洲,加拿大市场的开拓,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美国市场危机。!”

  按照徐申学对美国人的了解,现在墨西哥工厂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未来几年应该也没事,但是再过多几年,事情有变化的时候,恐怕墨西哥工厂那边也会遭到针对!”

  所以墨西哥工厂的前期意义就是捞一笔美国市场的快钱,等到后续美国市场出现变化的话,就要转向墨西哥市场以及中美洲市场,加拿大市场了。

  所以这产能不能规划的太,不然到时候一旦失去了美国市场后,庞大的产能投资就浪费了。

  当然,这也是不一定的事……因为徐申学和特斯拉的老板,也就是马斯克以及背后的财团进行了一定的利益绑定。

  特斯拉华夏工厂,海蓝汽车可是持股了一部分的。

  海蓝墨西哥工厂,特斯拉也持股了一部分。

  双方交叉持股,进行一定的利益绑定,这有助于防范规则外的市场冲击。

  当然,这种手段也只能说有一些用处,但是依旧不能打包票。

  徐申学坐镇海蓝汽车,召开了这一场战略会议后。

  随后又返回来智云集团总部开了一场会议。

  就当徐申学召开会议商量着怎么处理,反击的时候,外界也因为这事掀起了波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