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在这里十来万左右的入门级车型,才是主流……
实际上,十来万的车型,也是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里的主流车型。
豪华车型,从来都不是汽车市场的主流!
全球一年汽车销量能够有七八千万辆呢,而三四十万以上的豪华汽车销量才那么几百万辆,占比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出头。
而且豪华车型市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华夏是近年来最重要的豪华车型市场……其增速非常快,这也是推动海蓝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海蓝汽车的百分之六十八的销量都是国内市场所贡献的,海外市场在早期的时候很重要,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提升,海蓝汽车从昂贵玩具朝着传统豪华汽车品牌转变后,尤其是海蓝SLMC推向市场后,国内市场就成为了海蓝汽车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核心的市场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海蓝汽车都是一个豪华汽车品牌,这一点和日本车企是有巨大的差别的。
所以别看海蓝汽车前些年在东盟地区攻城略地,现在更是在泰国以及印尼搞汽车组装厂,试图把东盟市场打造为自家的后花园。
然而这对日本车企而言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损害……海蓝汽车的崛起,最大的受害者其实一直都是宝马和奥迪以及奔驰这三大品牌。
日本车企更害怕的,还是海蓝汽车在东盟杀出一条血路之后,后头一大票的华夏车企跟着跑过来……那才是更要命的事。
一想到比亚迪,北汽,广汽等一大堆国内车企的廉价电动车杀向东盟市场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场景,很多日本车企的高管管理层都忍不住头皮发麻!
基于这种担忧,日本车企一方面是高度关注海蓝汽车的动向,进而警惕背后更多的华夏车企的动作。
另外一方面也是开始了部分行动进行积极自救,比如丰田进一步加强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发。
试图结合他们在传统燃油车上的巨大优势,再加入电动车的一些特性,来获得一个油电混合的平衡……
只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就是了。
尤其是当海蓝汽车在去年的时候,就正式向市场推出了搭载半固态电池后,把纯电车型的续航直接干到了六七百公里的程度,这大幅度解决了纯电车型的续航焦虑。
更别说,海蓝汽车的增程车型,其综合续航能够轻松做到一千多公里。
此外,比亚迪为代表的插混技术路线也是相当有市场竞争力,而这个插混也是没有什么续航焦虑的,而且在城市内短途驾驶的话,又可以使用纯电。
如果不进行长途驾驶的话,平日里充电也方便的话,插混车型加一箱油甚至有可能从年初用到年尾……
如此情况下,纯电以及插混或增程这三大技术路线,发展的都非常快速,已经对日本车企主导的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以上说的还只是动力系统部分的技术差异……都还没有说智能部分以及电池管理技术等部分呢,而这些领域里日本车企的差距就更大了。
如此,日本车企感受到焦虑,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他们看到了威胁,但是对威胁无能为力!
————
包永言在印尼停留了几天,和当地进行了谈判后,其专机又奔赴欧洲地区。
欧洲也是海蓝汽车的重要市场,也是除了华夏本土市场外的最大市场,当地的居民收入相对比较高,能够承受海蓝汽车的高昂售价。
尽管海蓝汽车进入当地市场,需要承受一定的关税,以及当地运营成本比较高,导海蓝汽车在欧洲的售价比较高。
但是依旧靠着优秀而顶级的技术,大量征服了当地的消费者。
海蓝汽车在欧洲,去年里一共卖出来了二十多万辆车呢,其中的海蓝SLMC卖的很好的。
不仅仅欧洲,其实海蓝汽车在其他的很多国家里都销量算得上不错……尽管受限于高昂的价格,在当地的汽车市场比例里占比很低,但是豪华汽车品牌嘛,占比低本身就是属于很正常的事情。
海蓝汽车的做法是全球开卖,这个国家卖几千辆,另外一个国家卖几千辆,然后全球那么多国家积累起来,其销量就相当可观了。
当然,国内这么多汽车厂商里,甚至全球众多汽车厂商里,也只有海蓝汽车能这么干……
因为海蓝汽车背靠徐申学以及智云集团,在全球范围,哪怕是在非洲原始部落里都拥有巨大的名气以及品牌号召力。
一说起海蓝汽车,谁不知道那是世界首富徐申学搞出来的智能电动车啊,浑身上下都是黑科技。
全球独此一家的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全球独此一家的半固态电池技术!
光是这两点,就足以吊打全球各大汽车厂商。
海蓝汽车天生自带的高科技属性,让很多人都没有把海蓝汽车当成传统汽车来看待,而是当成了一件高科技产品来看待!
所以,海蓝汽车的智能电动车价格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在很多人看来很正常……黑科技产品嘛,卖这么贵很正常,更别说这是徐申学做出来的产品了。
徐申学做出来的黑科技产品,就没有什么是便宜货……全都是死贵死贵的,人们早就习惯了。
但是其他汽车品牌,如果搞出来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电动车型……能买几万辆就算是你牛逼了,还想要买几十万辆甚至上百万的年销量……人家消费者都会觉得你疯了!
消费者们,也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