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第931章 924一个关于温暖的故事

第931章 924一个关于温暖的故事

即便是教授,一个月工资也才一百出头。

  总不能凭白让人家奉献吧。

  待遇方面没办法,还有感情……

  有一次,王卓仁随师长们去野采。

  就是到野外去采集植物样本。

  王卓仁虽然年轻,但是真没进过原始森林。

  在山林里走了一天,两条腿就跟不是自己的似的。

  又累,又冷,到了宿营地,忍住不靠在一棵树下,裹着大衣打了个盹。

  不知过了多久,被一股暖暖的香味所唤醒。

  睁眼一看,火堆上架着一口锅,锅里煮着蘑菇汤。

  他的系主任乐呵呵的招呼:“醒啦,刚刚好,快来喝一碗汤暖和暖和。”

  原来在他睡下之后,两位院士拖着疲惫去采的蘑菇,系主任煮的汤……

  师长们,已经那么大年纪,为了他一个普通学生。

  据王卓仁教授所说,这是他喝过的最温暖的一碗汤。

  感动的偷偷擦眼泪……

  在这之后,王卓仁教授就一直投入到了食用菌的资源收集、保藏与评价利用上,一直到现在。

  一共培育出八个新品种,收集保护了品种无数。

  并亲自发现并命名了两个新品种。

  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美味蘑菇。

  除此之外,王卓仁教授还每年培训各类食用菌生产技术人员近千人次;研究出羊肚菌稳产高效栽培技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农业工作者的努力,我们的餐桌上才能源源不断出现美味、营养又健康的食物……”

  郭站长最后说道。

  他今天说的是蘑菇么?

  是蘑菇。

  但同样也是在说人,说一代一代的农业工作者。

  一代又一代,如同王卓仁、如同采蘑菇的院士这样的农业工作者们。

  他们就像是耕耘在希望田野上的诗人,用双手和汗水,书写着一曲曲筚路蓝缕的赞歌。

  他们的故事,是一首没有华丽辞藻的散文诗,却充满了坚韧与不屈。

  他们的精神,是自力更生的宣言。

  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他们没有等待,也没有逃避。

  而是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摸索出一条条适合本土的农业发展道路。

  他们的精神,是奉献的诗篇。

  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奉献给了农业事业,将一样又一样高产、新鲜、美味的农产品送上了家家户户的餐桌,保障了粮食的安全。

  他们的精神,是坚韧不拔的传奇。

  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从未轻言放弃。他们的心中,有着不灭的信念,有着不屈的意志

  如今,当我们回望那些岁月,一代又一代的农业工作者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见。

  他们的精神,如同那片土地上最坚韧的根。

  深深扎进土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正是他们,走过了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迎来了农业科技的春风,拂过希望的田野。

  拂过这片曾用他们的汗水浇灌的田野,这片古老的土地。

  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走向“智慧农业”。

  一步、一步。

  当晨光初照,露珠闪烁在翠绿的叶尖,一片片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新生的故事……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