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34章 建立农庄

第34章 建立农庄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农户、佃户,在知道耕种官田,只需要缴纳三成田租后,他们会如何?

  农户宁愿把自己的田地卖给官府,然后去耕种官田。

  佃户会毫不犹豫地脱离那些世家豪绅。他们来耕种官田不香吗?

  官田不够?没关系,可以开荒呀。开荒时,官府对参与开荒的佃户进行补贴,开荒后的若干年,再慢慢扣除。反正不能让愿意开荒的佃户吃亏。

  或者说,以后已经没有农户、佃户之分了,都是农户。

  而且有了曲辕犁和其他收割机械,每户起码可以多种数十亩地。

  佃户都跑来耕种官田了,世家豪绅的土地就没人耕种了。

  他们只有两条路:要么购买大量的奴仆来耕种数量庞大的田地,要么把多余的田地卖给官府。

  购买大量的奴仆,肯定不现实。

  因为当蔡成掌控了大汉绝大部分地域时,蔡成就会彻底废除奴隶制。

  这用不了多少时间。十年?二十年?

  反正蔡成自己的规划是二十年掌控整个大汉。

  不用奴隶,那就只能把田产直接卖给官府。

  不卖是行不通的,因为只要不耕种,官府就有权收回土地。

  蔡成就是要用这样的方法,慢慢把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官有。

  既然当前皇帝管不了,那就变成“普天之下,莫非官土”好了。

  当然,蔡成不会让这些士族豪绅活不下去。他还指望着从这些士族豪绅和寒门的读书人中,培养出大量官吏呢。

  一是士族豪绅可以自行耕种。

  小族有数十人,大族上百人,世家则可能有数千人。

  二是他会大幅度提升官吏的俸禄。

  官吏用俸禄养家,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的土地。

  三是发展商业。

  世家大族都有经商。

  只不过,按“士农工商”的传统,商人是最不被重视的。所以,世家大族即便经商,也从来不会张扬。

  但若论对商业的理解之深,非世家大族莫属。

  曲辕犁、收割机、打谷机等普及后,缺粮问题必会有极大的改善,商人的生存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吃到第一波红利的,必然是这些世家大族。

  蔡成知道,消灭阶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改变历史进程,重塑天下,不仅仅是打打杀杀,然后自己当皇帝。

  广大民众的认知、国家概念的建立、社会的富庶程度、思想意识的提升……,蔡成需要做太多的事情。

  而所有这一切,都要由社会制度来引导,来开路。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制度设计,就成为了蔡成最为核心的任务之一。

  同样,制度的设计与建设,才是改变历史走向的真正动力。

  当前蔡成最紧缺的资源是什么?必然是官吏。

  因为他设计出的制度,需要郡府来公布,更需要理解这些制度的人去推广、去执行。

  这些人必须是,也只能是各级官吏。

  这些官吏,还必须得是蔡成自己培养出来的。原有官吏,未必能够理解他的制度。

  而且,蔡成要自己培养官吏,就会逐渐改变官吏的结构。从以世家为主,潜移默化地变成以寒门为主,直到最后有了知识的贫民也能够加入进来。

  等到全新的“左伯纸”制作出来,再以活字印刷术为根本建立印刷厂,贫苦百姓就有机会读书了,他们就可以有知识了。

  第二天一早,天刚刚放亮,十位士绅代表就已经冲进了郡府。

  他们晚上基本没睡,搞得蔡立早饭都没有吃完,就来接见他们。

  蔡立还以为他们这么早赶过来,又出了什么变故。等他们开口后,才知道,他们一致要求,后面与流民的谈判,必须是成公子出面担任主谈。

  可以说,昨晚他们十人回去后,蔡成的名声就在东莱所有的士绅中打响了,响彻云天。也因此建立了极高的名望。

  竟然真的有兼顾各方、谁也没有吃亏的良策。

  关键是,各世家大族依然存在,东莱稳定如初,都是意外之喜。

  蔡立还想推托,毕竟蔡成才十二岁。

  可随后赶来的郡丞、功曹、主簿、督邮等人,马上提醒蔡立,这可是昨晚蔡成公子自己请缨的。

  蔡成也赶了过来,告诉蔡立,应对之策是自己提出的,所以去与流民商谈,自己义不容辞。

  然后,蔡成就带着郡丞和督邮,以及十个士绅代表,一起出城,进入了流民的营地。

  时刚过午,蔡成等人从营地中出来,马上又进入了管氏农庄。

  十位士绅代表兴奋地宣布,成公子的要求,流民都接受了。

  现在只需要士绅们快速确定售卖给郡府的田亩清单。

&ems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