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65章 当面发难

第65章 当面发难

  马上有一郡吏开始为那人开脱。“我们只是因为那些庄主、农户提出很多无理要求,所以才心有烦躁和怒意,并无‘轻农’之意。”

  “有是非就论是非。让你们去做乡长之时,不是说过,你们如遇到困惑,就去农署请教吗?不是每人给你们发了一册《农庄管治之要》吗?”主簿也有些怒意。

  蔡立内心倒是如明镜一般。

  这些人哪里是因为解决不了农庄农户的问题而恼怒,他们这是奔着新农体系而来。

  年节之后,不断有佃户、农户主动加入农庄,那些士族豪绅心慌了。

  他们突然发现,按农庄“税三主七”的政策,用不了多久,所有的佃户全部会加入农庄,哪怕他们掌控了更多的田地,可没人帮他们耕种,那些田地也会荒芜。

  按郡府的通令:凡是荒芜之地,尽归郡府。

  也就是说,一旦郡府较真,他们手中的田地,一年后,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就归郡府所有了。

  这可是他们多少代积累下来的根本,是他们家族兴旺的命根子。

  那些士族豪绅们,已经看破了蔡成的釜底抽薪之计。

  所以,这些士绅们都行动了起来,想打破新农体系。

  这些郡吏闹郡府,就是他们针对新农体系的招数之一。

  他们想从郡府内部否认新农体系,甚至是逼迫郡府否认新农体系。那样,佃户只能乖乖地回去为士族豪绅们耕种土地。

  蔡立还知道,这些士绅们,绝对不止这一招。

  因为这一招太好破解了。

  这些郡吏不会管治农庄,就发给你《农庄管治之要》,让你管治时有据可依。

  尤其是《农庄管治之要》中,还列举了大量可能遇到的问题,还分别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蔡立坚信,这些来捣乱的郡吏,根本都没去翻看《农庄管治之要》。

  果然,在主簿质问他们手上有《农庄管治之要》时,很多人都沉默了。

  “使君,您可知,年节才过一月,至少六成的佃户,已经加入了农庄?”一个郡吏绕开谢方和田奇,直接向蔡立发问。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上首五人,已经知道这些郡吏是代表着他们身后的家族,冲着新农体系而来。

  众郡吏也反应了过来,他们如果用“刁民”、“无理要求”等理由,除证明自己无能之外,已经无法证明新农体系是不合时宜的。

  蔡立猜得不对,他们不是没看过《农庄管治之要》,而是仔细研究过。

  那上面,列出了五百多项农庄、农户可能遇到的问题。

  什么灌溉田地时如何排序、互助组中有的农户劳力少、互助组中有懒汉,甚至是连有的农户因为缺少裤子而无法出门劳作,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可以说,这些郡吏在做乡长的这段时间里,就没遇到过《农庄管治之要》上尚未标示的问题。

  那些士绅们,拿着《农庄管理之要》,直接奉为至宝——他们完全可以用此来管辖自家的农庄。

  蔡成有着建国初期互助组和农民公社的无数经验,面对汉代这些质朴的农户,怎么可能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只不过,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当前阶段,蔡成不允许农户经商罢了。

  尽管如此,蔡成也用在大工坊里做工,替代了农户经商,让农户有了钱财的来源。

  郡吏迂回攻击新农体系的理由没有了,那就只能正面进攻了。

  蔡立盯着这个提问的郡吏看了良久,才慢慢回答道:“我知道。我还知道,照此下去,所有的佃户都会加入农庄、渔庄和盐庄。因为在新农体系下,加入农、渔、盐庄,他们的收益更多一些。按新农体系的规划,前三年,农庄之人吃饱饭谈不上,至少不会饿死人。三年后,农户基本家家都能吃饱了。”

  看到蔡立如此坦荡直言,那个提问的郡吏,突然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说下去了。

  又一郡吏跳了出来。“使君,可佃户都跑去农庄了,我们家族中的土地就没人耕种了。”

  “哦?为什么佃户宁愿加入农庄,也不愿意为士绅们耕种了呢?”蔡立好整以暇,明知故问。

  这让郡吏们如何回答?

  难道他们要公开承认对佃户的盘剥太重了吗?

  毕竟“佃二税三主五”和“税三主七”相差太大了,他们根本就不好意思说出口。

  蔡立见没人回答他的问题,悠哉地继续说道:“佃户为谁耕种,是他们的自由。我们都没有办法强迫他们。一些大户人家若想雇佣佃户,就要考虑如何能让佃户饿不死。

  “从我到东莱任黄县县令以来,其他县我不知道,但黄县每年都要饿死数百人甚至更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佃户。加之前些年的‘伤寒大疫’,我东莱郡原本近六十万人口,在黄巾入东莱前,只剩下三十四万人口。

  “现在,因为农庄政策,我东莱人口已经暴涨到近五十万人口,而且人口数还会不断增加,这难道不是好事?

  “每个大户家中,都有读书人,也都是明事理的。所以,我相信,只要这些大户愿意给佃户一条活路,就一定会有人愿意为大户耕种。”

  蔡立这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佃户不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