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67章 蔡正入京

第67章 蔡正入京

  “使君,我们是否马上把此策通报给那些世家?”督邮问道。

  他是想马上离开议事堂,然后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出去。

  他知道现在士绅派出的使者还没出发,而蔡正已经走了十天,哪怕是派快马,也不可能超过蔡正,提前到达京都。

  但无论如何,也得马上派人去京都。哪怕是给蔡立升官,比如说调去京都,也比他在这里当太守好。

  只要蔡立离开东莱,新农体系就不攻自破了。

  蔡立马上就要到京都洛阳了。

  这一路上,他们在五百护民军精兵的保护下,日夜不停地赶路。

  而且,路上他们还看到了一幅奇景:成群结队的流民,都在赶往青州。

  询问之后得知,他们都是去东莱的,说是东莱太守向他们发了招降令,保证他们去了东莱后能够保证饿不死。

  蔡正默默地数着人数,发现仅仅他们这一路上,前往东莱的流民就有数千人。

  蔡正知道这是蔡必给沧海商队的信件起的作用。

  仅他这一路就有数千人,主要来自兖州和琅琊国。

  按此规模,日后必然还会有冀州、徐州甚至更远州郡的流民前往东莱。

  如此一来,东莱的人口将会暴涨。

  “要是能有百万流民入青州就好了。那样在整个青州推行农庄制度,就不担心劳力不足了。”蔡正内心开心的念叨着。

  蔡正以为蔡成的谋划,仅仅限于青州呢。

  当然,蔡成也仅仅告诉蔡正,招募流民入青州、入东莱,是为了增加人口。

  蔡成当然不能告诉蔡正,东汉本来六千万人口,经历“伤寒大疫”后,就只余五千万了。在经历了黄巾之乱后,人口再次锐减到四千万出头。

  所以,当前蔡成尽量招募流民入青州,除增长青州人口、发展农业外,还有保护大汉人口的意味。

  否则,到了三国末期,三分天下的魏蜀吴三国,总人口就只余下八百万。

  纵观历史,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百多年战乱,也就是从公元184年到公元581年,是中华民族苦难的最深渊。

  蔡正此时想不到这些。他内心只想着,这些流民入青州、入东莱,最多三五年,青州、东莱将成为大汉最富裕的州郡。

  马车在蔡正的美好遐想中,缓缓驶入洛阳。

  两百护民军,在距离洛阳五十里时,就已经带着二十几车粮食,直接搭营了。

  毕竟是两百护卫,不允许靠近京城,否则就视同谋反了。

  晋朝在京都到各州的驿道上,每四十里设“驿”,二十里设“亭”,为往来的官吏和商人提供食宿。

  但在东汉末年,只有主要城镇中有设有“郡邸”,为来往官吏和商队提供食宿。

  护卫蔡正的护民军,当然住不起郡邸。他们只能在京都城外露营等待蔡正。

  蔡正是第一次入京都。

  在城外时,远远望着洛阳雄城,就已经震惊不已了。

  从上东门入城后,无论是蔡正,还是跟随他进城的人,全都傻了眼。

  太壮阔了。

  宽阔的街道,可以容下二十驾马车并行。五六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在这街道上,根本就显不出来。

  两边高墙中,是各种坊市。只不过,街道上往来的人却很少。从坊市的大门中望去,里面虽然花团锦簇,人数也是不多。

  蔡正知道,这是因为洛阳北城区,都是达官贵人居住的区域。这里的坊市人虽然不多,但可都是洛阳最高级的。

  如果不是蔡正是来为陛下献礼的,他们根本没资格从上东门入城,只能走中东门或下东门。

  上东门只有皇帝外巡回宫,以及州郡、蛮夷向陛下献礼,才能行走。

  蔡正已经询问过守门卫士郡邸所在,所以马上叮嘱众人,这里是京都,而且是京都最重要的一条街道,万不可东张西望,马上入住郡邸方为上策。

  郡邸名“来福”,修得很是奢华。

  马车赶入来福郡邸后院后,蔡正发现后院非常大,仅仅喂养马匹的马棚,就可以容纳上百匹马。整个后院容纳百辆马车,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入住这个郡邸的人非常多,而且都是有马车的。

  可在北城区,西北是皇宫所在,东北都是朝中重臣居所和一样坊市,干嘛修这么大的郡邸呢?

  “看来平时给十常侍送礼的人,肯定不少。否则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的郡邸。”蔡正嘀咕着。

  然后蔡正就从郡邸的后院的小门走了出去。

  出去后是个小巷子,对面就是一个显得比较寒酸的府邸偏门。

  蔡正毫不犹豫地上前扣响偏门上的门环。

  这个偏门,在天下人眼中,极为重要。

  因为这是十常侍专门用来收礼的府邸的偏门。

  凡是给十常侍送礼的,都要入住来福郡邸。入住后,直接就可以从郡邸后门,把礼金、礼物搬入府邸。

&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