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88章 偷袭北海

第88章 偷袭北海

  萧建在琅琊国做琅琊相多年,而他背后的萧家,也是琅琊国着名的士族。

  去年黄巾起事时,就没有攻破琅琊国的治所莒县。

  “党锢”一解,萧家马上就拉起了一支足有近万人的军队,牢牢地守着莒县。

  臧霸军和陶谦手下的丹阳军,把徐州的大股黄巾剿灭,而萧家军也扫平了莒县附近的黄巾余党。

  臧霸军从莒县附近经过时,萧建早已经收到了通报。他不仅早就发现了臧霸军,而且还知道臧霸军是去攻打齐国的。

  萧家早就接到了京都来信,所以萧家军也一直谋划着进入青州,破坏“农庄之策”。

  他本想请示刺史陶谦,可这无缘无故地进犯青州,担心陶谦不同意。所以萧家联合了数个琅琊国世家,一直在悄悄地准备着。

  陶谦没有通知萧建,是因为萧建不懂军事。

  他也确实不懂军事。可那么多世家中有人懂啊。

  等这些世家知道了臧霸军要攻打齐国时,以萧家为首的几个世家,就干脆装作不知道此事,任由臧霸军从他们的家门口路过。

  而他们则在筹划着悄悄从沿海道路进入北海国。

  萧家军派出了大量斥候,时刻监视着琅琊国与青州的交界处。

  等到臧霸军已经开往齐国,萧家军仍然未动。

  直到护民军从青州蜂拥而出,绕道前去堵截臧霸的后路时,萧建才下令出兵。

  不是说萧建没有军事才能吗?可他怎么把时间把握得这么准?

  当然不是萧建的计谋。

  出谋划策的,可是名人。

  谁呀?

  他就是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

  此时,诸葛珪刚好辞去泰山郡丞,返回琅琊养病。

  诸葛家族在琅琊,可是仅次于王氏、谢氏的望族。所以,各世家都来找诸葛珪出主意。

  诸葛珪本就重病,听了世家的讲述后,只能简单地给他们讲了讲相应的策略。

  一共三条:

  一、要进入青州破坏春耕,风险极大。甚至未必能够进得去。能想出“农庄之策”的人,怎么可能不防备世家大族的反扑?

  二、要进入青州,一定要确定青州军已经离开青州境内,至少在北海国没有青州军。就算进去了,最好只在青州靠近琅琊的边界附近,简单破坏一下就马上撤回,以此给那些朝廷重臣交差就行了。

  三、一旦深入,不仅可能会全军覆没,甚至可能牵连到各个家族。

  诸葛珪重病,他的三个儿子还小,诸葛家自然没有参与此事。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琅琊国最大的两个世家,琅琊王氏和琅琊谢氏,都没有参与此次行动。

  按诸葛珪的吩咐,这些世家真的按住了性子,臧霸军过去后,他们也没有行动。

  结果,还真等到了青州军从青州内蜂拥而出,准备迂回攻击臧霸军。

  这下子萧建判断,青州内再无兵马,他们完全可以伪装成黄巾军,冲入青州捞上一把。

  萧家军领军将领,在东汉末年,也算是小有名气。

  他叫孙观,字仲台。

  他和臧霸一样,都是配合陶谦讨伐黄巾军,因战功而被陶谦封为都骑尉。

  不过,他与臧霸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他没有独自领军,而是甘愿在臧霸手下。

  臧霸驻扎开阳后,想接手萧建的八千萧家军,就把孙观派到了莒县。

  谁知道,萧建坚决不肯交出兵权,直接把孙观给晾在莒县。

  你臧霸在琅琊可没有什么根底,凭什么要把萧家军交给你?这是萧建的心声。

  可这次要出兵青州,萧建才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个合格的领军大将。

  这时他想起了孙观,就和孙观商量,由孙观率军进青州,负责可能的战事。事后,可以给孙观三千兵。

  孙观也没有办法呀,有三千总好过一个兵都带不走吧?

  于是,孙观答应了下来。

  萧建不放心自己的萧家军,自然是随军前往。

  果然,他们进入北海国后,势如破竹。北海国内,似乎只有零星的衙役,远远地看到他们,撒腿就跑。

  第一天,他们很谨慎,只前进了三十几里。萧建看着那些农户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慌张逃窜,不禁放声大笑。

  八千萧家军把农户赶走后,就忙着破坏已经播种的田地。

  第二天,他们仍然很谨慎,还是只前进了三十几里。只不过,今天萧建已经下令,谁再敢骂萧家军,直接砍杀。

  于是,田野上到处都是哀嚎之声,萧家军则在四处追杀着那些愤怒的农户……

  同时,今天萧家军还顺便抢了几个大户,那些大户根本就没有私兵,只能哭天喊地。

  可因为追杀农户,萧家军今天破坏的农田,远不如昨天多。

  萧建显得异常兴奋,一整天,随时都能听到他的开怀大笑。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