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174章 朝堂之辩(1)

第174章 朝堂之辩(1)

  “都尉?哈哈哈哈——”管亥又是一阵大笑。“行,你来我手下,我给你做个都尉。”

  “去恶,不要逗他们了。”蔡成打断了管亥的取笑。

  “我没逗他们,我是真喜欢这两个憨汉子。”管亥叫道。

  “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忘了刚刚的命令了?”蔡成把脸一沉。

  “走了,走了,执行大帅的命令。你们没看吕中早就走了?”于禁带头站了起来。

  大家想到各自的命令,也都跟着站了起来。

  出营帐门前,管亥还大叫着:“大帅,这两人给我留着,我喜欢他们!”

  蔡成问两人为何要求加入护民军。

  文丑“腾”地站了起来。

  “主公,我是来打乌桓贼子的。我听说乌桓贼子进了冀州,而且还奔我的家乡来了。我就聚集数百乡勇,想和乌桓贼子打上一场。

  “谁知道,乌桓贼子竟然奔平原国来了。我紧追慢赶,赶到了,发现已经被你们全歼了。

  “我问那些士卒,才知道你们是青州护民军。我喜欢‘护民’这个称呼,就带着手下的乡勇,想加入护民军。”

  蔡成又看向颜良。

  “我乃琅琊临沂人,原来是琅琊相萧建的手下。

  “中平二年,萧建让我们奔袭北海国,破坏北海农耕。我不干,就逃到了兖州,后来又去了冀州,就躲在邺城。

  “前日听得乌桓贼子犯我河间国,我就号召了一批乡勇,想去河间国杀乌桓贼子。可我们走了三天,就看到数万乌桓贼子,在距离我们十里外的地方,一直向南。

  “我们一直追到这里,才算是追上。只不过都被护民军给歼灭了。”

  蔡成一阵苦笑。

  “文恒,你既然是琅琊临沂人,你不知道琅琊田已划归青州了吗?”

  “啊?已归青州?我在邺城,一直给人做门额,从来不敢打听琅琊国之事。那萧建呢?”

  “萧建被我护民军生擒,押入京都后,被腰斩于市。”

  “主公,你的意思是说,琅琊国也像青州一样,过上了好日子?”

  “当然啦。哈哈,我正好要回临淄,你跟我去临淄,然后回家看看,如何?”

  “多谢主公!”颜良单膝跪地。

  “主公,我也要去临淄看看。听说,青州富的不得了,不知道能富成什么样。”

  “好。你们两人先跟着我去临淄。是真是假,你们看过就知道了。至于你们带来的乡勇,让他们都返回家园。马上冀州也要富起来了。”

  “主公……”文丑欲言又止。

  “有话直说。”

  “主公,我们带来的人,身上都没干粮了。”文丑很是尴尬。

  寸功未立,就先开口向主公要东西,实在有点张不开口。

  “没事。让他们在军营中领些干粮便是。”

  这边,蔡成因为收了颜良、文丑兴高采烈。

  那边,蔡立因为蔡成上表,如坐针毡。

  朝堂之上,赵忠正在给大家读蔡成的上表。

  上表中就四个意思:

  一、他一定会解管子城之围;

  二、他认为此次出击,不仅仅要平叛,而应该一举荡平乌桓和南匈奴,让大汉再无边患。

  三、要实现消除大汉边患,必须由冀、幽、并三州,每年向青州护民军提供三十万兵马的补给。如果不在冀、幽、并三州实施“新农体系”,三州将无力提供。

  四、护民军消除边患后,会继续为大汉开疆拓土。关键是打通朝廷与西域长史府的联系,并保证联系顺畅。

  为了在三州推行“新农体系”,蔡成请封刘岱刘公山为并州刺史,封刘虞刘伯安为幽州刺史(因为听说刘虞在北方的威望比较高),贾琮在冀州刺史的位置上不变。

  蔡成保证,三州推行“新农体系”后,不仅足以向护民军提供粮饷补给,还能够保证三州百姓自给自足,都吃上饱饭。

  太狂了,无与伦比的狂妄!

  竟然说要“永远消除边患”。

  谁不知道中原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已经打几千年了?

  要是能消除,早就消除了。

  现在“新农体系”还有青州试行,没出结果就在其他州推广,出了事情怎么办?

  青州哪儿来的三十万兵马?

  青州有三十万兵马,早应该请旨平叛凉州和幽州了,为什么至今才说?

  青州突然冒出来三十万兵马,是不是有什么狼子野心?

  听到朝堂上吵吵嚷嚷的声音,蔡立汗都快冒出来了。

  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朝堂之上群臣汹汹。

  个个都是摆出恨不得把青州一口吞下的气势,让人觉得,目前凉州和幽州叛乱都不重要了,只有青州才是心腹之患。

  群臣吵吵嚷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