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239章 追杀叛军(1)

第239章 追杀叛军(1)

  蔡成的一切想法,都是围绕着“去外敌,解粮忧,安内患,重塑汉”的思路在进行。

  现在整个大汉也才五千多万人口。

  蔡成要想征服整个欧亚大陆,没有上亿人口,肯定是不现实的。

  为何要那么多人口?

  因为要移民。不移民,大汉文明就无法真正渗透进其他民族,就无法同化其他民族。

  如此,哪怕征服了广袤的领土,也无法去除各区域此起彼伏的叛乱,最终还是守不住。

  蔡成坚信:地球上只有一个大汉。

  没错,有且只有一个大汉。

  大汉移民之处,大汉文明就会生根发芽。假以时日,也必会同化当地。

  如此,才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管亥率军出发时,天已经亮了。

  这也是冯可的建议。

  夜间行进,道路崎岖,不仅伤马,也会让己方疲惫不堪。

  反正骑兵马快。

  天亮后追击,仍然能保证追上叛军。

  当然,神弩重骑此时都卸去了重甲,驮于驭马之上。

  全军的速度可以达到最快。

  他们当然知道,叛军还有五万精骑。

  那又如何?前面还有子龙将军在堵着呢,叛军跑不掉。

  别看叛军有七万人,而子龙将军只有八千人。

  可叛军抵达子龙将军设下的陷阱之时,已是疲军。

  前日一战,管亥已知叛军战力。以八千飞虎骑迎战七万叛军,虽说不能全歼,也是必胜之局,而且还是大胜。

  此时王国、韩遂等人,正惶惶不可终日。

  为何?

  因为派出的探马回报,前方雍县城上,旌旗遍布,明显已有汉军重兵驻守。

  叛军出逃时,虽然把粮草都带走了,可也仅仅能供大军七八日之用。

  如果一路顺畅,倒是够用了。

  然而,从雍县布有重兵来看,这一路不会顺畅。

  汉军从北而至陈仓,这说明汉军早有准备,必然会派一支军队,由东向西而来。

  很明显,雍县驻守之兵,就是东来的汉军。

  目前,等待叛军的就只有三条路:

  一是掉头杀个回马枪,打陈仓一个猝不及防。

  二是全军加速前进,绕过雍县,直扑歧山。希望雍县兵少,不敢追杀。

  三是沿着渭水行进,前去攻打郿县。

  明知后面有追兵,哪里还敢掉头?

  前日一战,叛军已经胆寒。

  这时敢让叛军迎战追兵,极可能就直接投降了。

  绕过雍县,就要做好被追杀的准备。

  而沿渭水而下,那就离家越来越远了。而且,谁知郿县没有驻守之军?

  若郿县也有守军,七万大军就完全陷入绝地,除投降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凭他们如此疲惫之师,尽管有七万之众,可郿县只须一千守军,他们就无法破城。

  思来想去,四人决定,还是绕过雍县,直扑歧山。

  他们断定汉军没有那么多人。

  你看,皇甫嵩也才有三万兵马,而且骑兵甚少。

  北面而至的援军,就只有一万余骑。

  雍县就算是三千兵马,汉军也不可能再有多余的兵马堵截他们了。

  关键是,他们可以让骑兵先行。

  至于后面的步卒,反正速度慢,正好留在后面阻滞追兵。

  于是,他们就这么愉快地决定,放弃所有步卒,骑兵轻装疾进,全速向歧山方向进发。

  骑兵先走了不到两个时辰,管亥追兵已至。

  大王们都带着骑兵跑了,他们两万步卒,哪里敢迎战彪悍的汉军?

  前日一战,他们已经见识到了汉军之凶猛,十万大军,其中还有六万精骑,就被对方一万余骑,斩首三万,降兵数千。

  于是,这两万步卒,除数千人四散溃逃外,其余一万五千余人,全部跪地投降。

  管亥见此,让飞虎师中的虎狼骑派一千人追杀溃兵,两千五百人收拢降卒,其余九千骑,继续追敌。

  可叛军丢下那么多粮草和兵器,就不打扫战场吗?

  战场当然由降卒来打扫。

  而且伺养大队的车队,随后就到。

  届时由伺养大队把这些降卒押运回陈仓就行了。

  本来叛军还剩下七八天的粮草,可装运粮草的车马,行进速度太慢,王国、韩遂等率领骑兵逃走时,根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