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330章 愚民之害

第330章 愚民之害

  众人吃惊地看着蔡成,全都默不作声。

  他们又闻惊世骇俗之言。

  人人平等?

  那怎么可能?

  难道让陛下与臣子平等吗?

  难道让读书人与农夫平等吗?

  良久,法正才说道:“主公,依此说,‘士农工商’不复存矣。”

  蔡成笑着点了点头。

  “孝直,我来问你。为何有‘士农工商’的排序?为何贱工、贱商?”

  法正马上来了精神。

  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

  他们法氏一族,在东汉虽然不是顶尖士族,但也绝对排得上号。

  “主公,”法正先是恭敬一礼,毕竟询问他的是主公。“自古以来,读书人论天下、治天下,故而‘士’居首;

  “民以食为天。我们皆向土地讨食,故而‘农’次之;

  “‘工’则打造器物,乃日常所需,排再次;

  “然商人唯利是图,其财富蛊惑人心。若人人经商,天下田地无人耕种矣。故而自古以来皆限商、贱商。”

  蔡成微微一笑,继续问道:

  “为何普通百姓不能读书?为何治天下非要‘士’?

  “为何明明‘农’、‘工’所劳所产皆为士存活所必须,却要排在‘士’的后面?

  “为何商人促进了物资流通,却连举孝廉、为小吏的权力都没有?”

  蔡成的三连问,直接让法正哑火。

  蔡成不想让法正尴尬,马上又开始了他那一系列理论的宣讲。

  普通人读不起书的原因乃读书成本太高,一旦成本降低,便可践行圣人之“有教无类”。

  人人皆可从小读书识字,那治天下者,就未必是“士”了;

  中原一直缺粮,皆因农耕手段落后,亩产太低。

  如若能提升耕种手段,如全新的农耕器械、专心培育的良种、兴修水利、抗拒天灾等,粮食不再短缺,人人能一日三餐、餐餐吃饱,那“农”就未必能排在次席了。

  既然“工”打制的物件皆为人日常所必须,如造出纸张,便可废除竹简,造出新型农具,便可提高粮食产量,那“工”排在第三位,还合理吗?

  至于各朝各代均“贱商”,不就是想限制人们经商,让更多的人安心务农吗?

  然而,却是商人把一地之物产,运至另一地,大大地促进了物资的流通,让各个地域得到自己地域没有却又需要的物产,让大汉广泛的地域能互通有无。这对大汉来说,是利还是弊呢?

  士族之所以能把持朝廷,恰恰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垄断;

  重农却轻工、轻商,恰恰是因为粮食短缺。

  蔡成让大家展望一下,如果粮食不再短缺,纸张的价格让每个农户都能负担得起,典籍向所有人开放……

  那时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下!

  从而,蔡成指出了“儒家愚民”的巨大害处,便是知识由少数人掌握,不能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才会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潮流,新的发明创造……

  如此,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而不是停滞不前。

  统治者采取“愚民政策”是为了维护其统治者的地位,让统治者藏于云雾之中,使百姓对其因神秘而产生敬畏。

  可这却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

  蔡成还顺便拿出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三种断句、三种释义,用来解释孔圣本是不赞成“愚民政策”的。

  一切的起因,皆在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的精义被修改了。

  最后,蔡成告诉法正、贾诩和其他所有人。

  “管宁管幼安先生,在临淄再建稷下学宫。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景象,已经在稷下学宫中初现。”

  蔡成还告诉贾诩、法正两人,在大汉稳定下来之后,在稷下学宫,还会有一个项专门的研究:治国之道。

  听了蔡成的讲解,贾诩、法正愕然且迷茫。

  “难道就不尊儒术了?”法正喃喃低语。

  他和贾诩都是当世知名的儒生,被蔡成这一通忽悠,他们已经找不到方向了。

  “管他儒术道学,只要有利于我大汉的万世发展,我们皆可以兼收并蓄,取其长,弃其粕;扬其正,纠其偏。从而形成一整套我大汉的治世之学。

  “我们可以称其为‘汉学’。

  “汉学绝对不是排除其他学说、固步自封的,而是随着发展,还要不断完善、升华。

  “我,蔡成蔡行知,要为大汉开启‘治世汉学’的新篇章!”

  这是蔡成对法正低喃的回答,字字铿锵!

  蔡成还打趣道:“文人不去青州,不参观一下青州大学堂,不聆听一次稷下学宫的激辩,不感受一下孔孟二圣的故乡之新风,枉度此生!”

  贾诩、法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