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386章 《汉报》出世(3)

第386章 《汉报》出世(3)

  当然,读报人的劳务津贴,由《汉报》社来支付。

  给各县送《汉报》之时,津贴也会送到读报人的手上。

  要是有人只拿报酬,却不出门读报怎么办?

  当然有办法。

  在五州的野草成员,可不是吃干饭的。

  他们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去民众聚集点,连问都不用问,就知道通讯员是否按时来读报了。

  如果他们只拿钱不做事,甚至事情做得不好,下一期《汉报》上,都会出现他们的名字,而且宣布这些人永远失去为官为吏的资格。

  要知道,所有的通讯员,可都是各州士子,他们能丢得起这个脸,他们的家族恐怕也丢不起这个脸。

  而招募撰稿人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汉所有读书人,任何人都可以向《汉报》投稿,优秀稿件便可以公开在《汉报》上刊出。

  这等于是给了各州士子一个显露名声的窗口,亦是朝堂收集各州士子名单的手段。

  如果士子连撰稿人都不是,就要失去三年后参与科考的资格。

  这一点,将在下一期《汉报》上,宣布“科考制”时,会有详细说明。

  而且,撰稿人没有年限限制,你可以一生为《汉报》社写文章,并通过文章来获取相应的报酬。

  但通讯员就有年限限制:一年。

  也就是说,你想成为通讯员,想为广大民众读报,你也只能读一年。

  一年后,无论表现如何,都会换新人。

  之所以如此,日后的读报人,将都会变成各州的蒙学之人。

  一切为了普通教育。

  用《汉报》社的说法,这就是给所有满十六岁的学子、士子机会,让大家能够接触百姓、深入百姓。

  而且,在接触百姓、深入百姓后,如果你有好的治民策略,也可以投稿《汉报》,《汉报》社会将你的投稿转交于大汉六部、内阁,保证不会埋没你的才华。

  相府内,三公九卿个个手捧《汉报》,眼睛都盯着“撰稿人和通讯员招募规则”呢。

  “丞相,这是要把天下学子、士子一网打尽吗?”杨彪苦笑着问道。

  “当然啦。如今大汉读书人本来就少,而各行各业都需要读书人,必须要知道大汉有哪些读书人,各在何处。”

  “厉害,太厉害了!”崔烈感叹。

  “何止是厉害,此策无解。堂堂正正摆出来,无论是当前朝廷已掌控之州,还是徐州和南方四州,都不可能找到硬解之策。”

  “哈哈哈哈——”荀彧朗声大笑。“成公子在大学堂授课之时,据说有一堂课,专讲‘阳谋与阴谋’。

  “他说,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就是千古第一阳谋。除非你真的造反,否则你就破解不了。

  “而且,他还说,用阴谋,一旦被识破,必然反遭其噬。而用阳谋,则是把谋略堂堂正正摆在你面前,你仍然无计可施。

  “阳谋有两个关键,一是堂堂正正,我知敌亦知;二是无解。

  “成公子宣告,他治理天下,皆用阳谋。所以,他根本就不怕阴谋。

  “敌若用兵,就堂堂正正把你击败;敌若使阴,须先破解成公子的阳谋。

  “阳谋之下,阴谋无所遁形。”

  (后世把南北朝时期的“金刀计”说成是阳谋,实乃大谬!因为“金刀计”是不能公开的。)

  于是,在座朝臣都想到了他们策划的“兖徐犯青州”和“同化”之策。

  兖徐犯青州,自然被成公子率领护民军堂堂正正击败,而且还败得体无完肤。

  战后,徐州和兖州顿时兵马枯竭,反使黄巾余党越发猖獗。

  如果那时成公子便率军进入徐州、兖州,两州指日可下。

  只不过成公子并未如此,而是捉萧建、报朝廷,提供人证物证,让朝廷处置。

  而面对“同化”之策,青州及时推出了《反腐律》,快刀斩乱麻般地,抓捕了大量行贿受贿之人,其中竟然还包括青州蔡家的亲戚……

  瞬间,“同化”之策土崩瓦解。

  反过来,他们细思成公子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皆为阳谋。

  献曲辕犁换蔡立官职,这是阳谋吧?何况,人家可是老老实实向西邸交了钱的。

  按先帝的规矩,这青州牧自然要落到蔡立头上。

  向朝廷献上青州各种物产是阳谋吧?

  于是,蔡立来京都为质,青州却拐跑了朝廷的大司农。

  最重要的是,青州得到了先帝的全面支持。

  否则青州还想推行新农体系?做梦呢?

  直接就是朝廷征讨大军入青州开始讨伐。

  亦不会有先帝下旨让青州出兵平叛,而且还在冀、幽、并三州推行新农体系,并由成公子节制四州兵马。

  人家青州,州牧在朝为质,老老实实发展了四年半,绝不出青州一步,更不干涉他州之治理,每年还给朝廷多缴纳一成赋税,每年还有大量青州特产供应皇室……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