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213章 风波暂歇游冶去,暗流涌动待新局

第213章 风波暂歇游冶去,暗流涌动待新局

  清欠令的余威尚未散尽,汴州城的空气里还弥漫着一种既解气又忐忑的微妙气息。国库因追缴欠款充盈了不少,街头巷尾那些往日横冲直撞的官差、趾高气扬的商号掌柜,收敛了许多,见了百姓甚至会主动避让三分。市集上的粮价、盐价,虽未立刻回落,却也止住了疯涨的势头,百姓们脸上的愁容淡了些,提及龙天策时,语气里多了几分敬畏。

  所有人都以为,这位龙大人会借着清欠令的威势,乘胜追击——整顿吏治,清查积弊,甚至像在睢阳那样,推出些石破天惊的新政,将那些盘根错节的地头蛇一网打尽。

  连王二狗这般惶惶不可终日的角色,都私下里备好银两,打算找机会“孝敬”,只求能在接下来的风暴中保住小命。王显更是闭门谢客,整日与幕僚商议对策,琢磨着如何应对龙天策可能使出的下一招。

  然而,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就在清欠令成效初显,人心思进的当口,龙天策却再次变回了那个“纨绔子弟”。

  他先是以“犒劳将士”为名,在醉仙楼摆了三天流水宴,席间不仅与亲卫们猜拳行令,甚至拉着几个寻常酒客拼酒,喝到兴头上,还亲自下场,与一个卖艺的武师掰起了手腕,引来满堂喝彩。

  接着,他又迷上了城外的“玉泉山”,说是那里的泉水泡茶格外清甜。每日清晨,便带着玉倾城,乘坐一辆轻便马车,慢悠悠地往山里去,或在泉边煮茶,或在林间听风,直到夕阳西下才尽兴而归,府衙的公文,大多交由邓铿、房衍处理,只偶尔画个圈,表示知晓。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他竟开始“收藏”起古玩字画来。汴州城最大的古玩店“聚宝阁”,成了他的常去之地。他不懂那些瓶瓶罐罐的年代出处,却专挑些造型奇特、价格不菲的物件买,有时甚至会为了一个破损的陶俑,与老板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哈哈大笑地付了钱,抱着重物扬长而去。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茶馆里,说书先生放下醒木,一脸困惑地看着台下,“前几日还雷厉风行,怎么突然又……”

  “谁知道呢?或许是清欠令太耗心神,想歇歇?”

  “我看不像!说不定是没招了,只能装糊涂!”

  “可他要是没招了,那些贪官污吏怎么还缩着脖子?”

  百姓们议论纷纷,满心的期待渐渐被困惑取代。他们看不懂这位龙大人的路数,时而雷霆万钧,时而散漫无度,像个脾气不定的孩童。

  而那些本就紧张兮兮的地头蛇们,见龙天策日复一日地“游山玩水”,连府衙都懒得多进,心中的戒备,又开始悄然松动。

  王二狗在县衙里,听着手下汇报龙天策在玉泉山“品茶听风”,忍不住嗤笑:“我就说嘛,他哪有那么多精力?清欠令不过是运气好,撞上了咱们措手不及。如今见好就收,想着怎么享乐了!”

  “大人说得是!” 师爷谄媚道,“您看他买那些破烂玩意儿,听说花了上万两银子,这哪是当官?分明是来汴州败家的!”

  王显的府中,气氛也轻松了许多。一个幕僚笑道:“看来,这位龙大人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清欠令已经动了不少人的利益,再往下查,怕是会引火烧身,索性借游山玩水避避风头。”

  王显捻着胡须,沉吟道:“但愿如此。不过,此人城府极深,不可大意。让底下的人收敛些,别撞到他枪口上。” 话虽如此,他眼中的警惕,却已淡了不少。

  整个汴州,仿佛又回到了龙天策刚到任时的状态——这位观察使大人,依旧是那个流连风月、不务正业的“纨绔”,只是这一次,没人再敢轻易轻视,更多的是一种摸不着头脑的困惑。

  然而,在都督府的内院,却是另一番景象。

  暮色四合时,龙天策抱着一个刚从聚宝阁淘来的青铜鼎,哼着小曲走进内院。玉倾城正坐在廊下,借着夕阳的余晖看书,见他进来,抬起头,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今日又淘到什么宝贝了?”

  “你看这个!” 龙天策把青铜鼎放在石桌上,得意地拍了拍,“老板说是西周的,我看不像,倒像是个煮茶的好物件!”

  花蓉端着刚炖好的汤走出来,笑道:“我看你是想找个借口,明日去玉泉山煮茶吧?”

  “还是花蓉懂我!” 龙天策凑过去,嗅了嗅汤碗,“真香!今日在玉泉山,发现一处瀑布,水流湍急,若是改造成水磨,能省不少人力,回头让邓铿去看看。”

  玉倾城放下书,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看来,这游山玩水,也不是白玩的。”

  “那是自然。” 龙天策坐下,接过花蓉递来的汤碗,“清欠令只是敲山震虎,那些人的根还没动。现在他们以为我松了劲,正好让他们多喘口气,也多露些马脚。”

  他舀了一勺汤,慢悠悠地说:“你以为我买那些古玩是瞎花钱?聚宝阁的老板,是费无极的远房表亲,专做些赃物倒卖的勾当。我买他的东西,一是让他放松警惕,二是趁机查他的账目,看看那些古玩,都来自哪些人家——多半是些巧取豪夺来的赃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花蓉掩唇轻笑:“我说你怎么偏

上一章目录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