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英烈传奇> 第316章 神凰十四年西南雨,利刃初挥向播州

第316章 神凰十四年西南雨,利刃初挥向播州

  神凰十四年的梅雨季节,西南大地被连绵的阴雨笼罩,山路泥泞难行,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龙天策抵达奉节不足半月,经过一番周密的勘察与权衡,终于将安抚西南的第一记重拳,挥向了盘踞在播州的杨氏家族。杨氏虽非六大家族中最顶尖的存在,却因其地处要冲、拥兵自重,且与奉节毗邻,成了龙天策眼中“敲山震虎”的最佳目标。播州的杨氏,在当地百姓口中,早已不是“杨家”,而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播州王”。

  播州王气:割据一方藐王法

  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地处川黔咽喉,地势险要,群山环抱,易守难攻。杨氏在此经营已逾百年,从最初的镇南校尉,逐渐演变成割据一方的土皇帝。现任家主杨烈,承袭父职后,更是将“播州王”的气焰推向了顶峰。

  “播州的天,是杨家的天;播州的地,是杨家的地。” 这是播州流传最广的俗语。杨氏在播州,拥有自己的军队(号称“破山军”,约三万余人)、自己的法律(“杨氏家法”,凌驾于朝廷律法之上)、自己的赋税体系(百姓收入的三成需上交杨家,远超朝廷的赋税)。

  更令人发指的是,杨烈在播州城内修建了一座“王宫”,规模虽不及长安的太极殿,却也金碧辉煌,设有百官(皆为杨家亲信或部族首领),甚至私铸钱币,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朝廷的政令,出了奉节,就进不了播州。” 奉节守将王忠向龙天策诉苦,“前几年,朝廷派来的巡按御史,想查杨家私铸钱币的事,刚到播州边界,就被杨烈的人打了回来,还放话说‘播州的事,轮不到长安来管’。”

  杨氏的嚣张,不仅在于对内的高压统治,更在于对外的扩张。他们时常借口“清剿蛮匪”,蚕食周边州县的土地,掠夺少数民族的人口与财物,甚至与吐蕃、南诏等外部势力暗通款曲,换取武器与支持。

  “杨烈常对部下说,‘我杨家在播州,比长安的皇帝还稳当’。” 王忠忧心忡忡,“再让他这么发展下去,播州迟早会脱离朝廷,成为西南的大麻烦。”

  龙天策站在奉节城头,望着西南方向被雨雾笼罩的山峦,语气冰冷:“王法之下,岂容私设王国?这‘播州王’的招牌,该摘了。”

  利刃出鞘:步步为营剪羽翼

  龙天策深知,杨氏经营播州百年,根基深厚,兵力雄厚,若贸然强攻,只会损兵折将,甚至引发西南诸部的连锁反应。他的“第一刀”,并非直接挥向杨烈本人,而是先剪除其羽翼,动摇其根基。

  第一步,断其粮道。杨氏的“破山军”,粮草主要来自播州周边的几个粮仓,其中最大的“囤粮坪”,位于播州与泸州之间的山谷中。龙天策密令阿武,率领一支精锐的轻骑,伪装成山匪,在雨夜突袭囤粮坪,烧毁了大半粮草,只留下少量,故意让守粮的士兵逃脱报信。

  “什么?囤粮坪被烧了?” 播州城内,杨烈听闻消息,勃然大怒,将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一群废物!连个粮仓都看不住!” 粮草被毁,破山军的军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动摇。

  第二步,分化其部族联盟。杨氏能在播州立足,离不开当地几个勇武部族的支持(如冉氏、仡佬族)。这些部族为杨家提供兵源,杨家则给予他们免税、世袭等特权。龙天策派夏初前往这些部族,利用她黎族首领的身份与少数民族的天然亲近感,晓以利害。

  “杨家给你们的特权,是用你们子弟的鲜血换来的。” 夏初在冉氏部族的聚会上,语气诚恳,“朝廷的安抚使来了,带来了种子、农具和盐铁,只要你们归顺朝廷,不用再为杨家打仗,也能过上安稳日子。” 她还带去了玉倾城改良的稻种,承诺帮助部族开垦梯田,增产粮食。

  冉氏部族的首领,本就对杨烈的无休止征兵心存不满,听闻朝廷的政策,又见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渐渐动摇。“我们考虑考虑。” 首领的态度,比之前的盲从,已是天壤之别。

  第三步,夺其舆论。杨氏在播州,依靠高压统治制造“顺民”假象。龙天策命人搜集杨氏欺压百姓、私铸钱币、勾结外敌的罪证,抄写多份,派细作潜入播州城内外,广为散布。

  “原来杨王爷私铸钱币,是为了中饱私囊!”

  “怪不得我们的粮食总不够吃,都被破山军抢去了!”

  “听说他还和吐蕃人做交易,卖我们的铁器给敌人!”

  流言蜚语,比刀剑更能动摇人心。播州百姓,尤其是汉族百姓,对杨氏的不满,渐渐浮出水面。

  引蛇出洞:天策妙计诱敌来

  羽翼渐失,杨烈变得焦躁不安。他知道,这一系列事件绝非偶然,背后定有高人指使。他怀疑是新来的西南安抚使龙天策,但苦无证据,又咽不下这口气。

  就在此时,龙天策却做出了一个看似冒险的举动——他亲率五千兵马,进驻与播州接壤的娄山关,摆出一副要进攻播州的架势,却只守不攻,每日只是操练兵马,修复关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龙天策小儿,竟敢挑衅我!” 杨烈被彻底激怒,加上粮草短缺,军心不稳,他急需一场胜利来挽回颓势。“传我将令,集结破山军主力,随我出征娄山关,活捉龙天策,让他知道我播州王的厉害!”

  杨家的谋士劝阻:“主公,龙天策用兵狡诈,恐有埋伏,不可轻举妄动。”

  “埋伏?他只有五千人,我有三万破山军,怕他不成?” 杨烈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劝告,亲率三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娄山关。

  他不知道,这正是龙天策想要的。娄山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龙天策早已在此布下了天罗地网——关内埋伏了一万精兵,关外两侧的山崖上,布置了投石机与强弩手,只等杨烈的大军进入口袋。

  娄山关前:雷霆一击破顽凶

  杨烈的大军抵达娄山关下,见关上兵力单薄,旗帜稀疏,更加轻敌。“龙天策,你若识相,就打开关门投降,本王还能饶你一命!” 杨烈在关下叫嚣。

&e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