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55章 刘备七入隆中,孔明最后准备

第55章 刘备七入隆中,孔明最后准备

  自将樊城布防图呈予刘表后,刘备敏锐察觉,汉水一带的戒严态势明显缓和。

  就拿转运新野乡民之事来说,过往盘查繁琐,如今却宽松不少,百姓往来通行变得畅顺,周转效率自然是大幅提升。

  数日后,刘表的回函和新一批的粮草一并送达。

  信中,刘表对刘备所提一并迁移樊城乡民至油江口之议表示认可,并承诺积极配合。

  不但批准于油江筑城安置樊城之民,各级官吏相随迁移至此,以图保境安民、共御外敌。

  但派兵攻打许都之事,刘表认为事关重大,请容再议。

  一切都按徐庶的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而就在这时,斥候又带回一个令刘备无比惊喜和振奋的消息:诸葛亮游江东而归,可能已经回到了隆中……

  没人能知道,刘备当时的心情激动到什么程度。

  连他自己也无法形容。

  如此一来,便又有机会去请孔明了。

  他立刻和部将属下提出七入隆中的决定。

  但大家对此事的态度却都显得十分消极。

  张飞首先表态:

  “大哥啊,你该不会真要去请他个千八百回吧!六次啊,六次人家都不理咱,咱还去那自讨没趣作何?!

  咱有徐元直先生,自不怕拿曹军再来,没必要非在一棵树上吊死啊!”

  就连平时沉稳持重的赵云也表达出自己的不理解:“主公,三哥说的在理,在下也认为此人心志不在此地,不必过分强求!”

  简雍也劝道:“此人有意躲着主公,就算这次归来,想来也是在别处碰壁,无所去处才回隆中。其若有意,自会来樊城自荐,我看不必去也!”

  “别处碰壁?”

  听到这四个字,刘备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他心中暗道:孔明别处碰壁,定是旁人有眼无珠,我若诚心相待,其必然安心归我。

  前世孔明先生为我大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生我必倾尽全力护其周全!

  于公,委以重任,悉心问询,让其才略得以尽情施展!

  于私,待之如手足兄弟,解其生活之忧烦,予其高位,护其子嗣,以报其前世之恩情,亦不负我求贤之赤诚也。

  想到这,刘备朝众人庄严道:“各位,我坚信孔明绝非自作清高之人!我曾言,即便千顾万顾也要将其寻来,此非一时冲动之妄言,而是我深思熟虑后认定的结果。

  各位兄弟友朋若还相信我刘备的识人之明与用人之诚,便莫要再劝。待我求得孔明,自见分晓!”

  刘备将话说到这个份上,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但都不大愿意跟刘备去了。

  刘备也不介意,他理解属下的情绪。

  这次,他将新野樊城托付给徐庶等人,自己带上刘封关平二将,准备七入隆中,去请孔明!

  ……

  此时此刻,寒冬已尽,正值早春。

  诸葛亮确实回到了隆中。

  此时的隆中,已旧貌换新颜。

  精美的栏杆环绕四周,崭新的屋舍在春光下显得格外宁静,朱红色的门窗透着古朴而典雅的光辉,庭院中的青石小径蜿蜒曲折,小溪水潭,凉亭步廊,布局考究,真乃绝妙雅致之地。

  看到此时的茅庐,诸葛亮苦笑着摇摇头:

  “主公啊,此地我又不能久住,你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闭上眼,又想起刘备的样子,心中又泛起无尽的愧疚和感动!

  皇叔待我如此,我若不能助其恢复汉室,真有负皇叔的知遇之恩!

  接着,他要将家中之事做最后的安排。

  这时候,周不疑暂时作别了诸葛亮,去武陵见舅父刘先,说明此次北行见闻。

  诸葛亮也要说服黄承彦带着家眷去江陵,此事不难,他前番已做妥当安排。

  然后,说服二姐一家也一并去江陵。

  倘若能躲过荆州之劫,二姐夫庞山民便不会被曹军所得,其归顺刘皇叔自然也水到渠成。

  庞山民之才虽不及庞统,但亦善于处理民生诸事,精通规划田亩开垦,可治百里之地。

  是刘皇叔正需要的中高层人才骨干。

  庞山民既归顺刘皇叔,孟公威,石广元自然也跑不了。

  此时此刻,他们都在观望。

  看曹公能否速下荆州,看刘景升能否坚守基业,亦看刘皇叔能否扭转乾坤。

  当然,大家也都互相看着别人的选择,以做参考。

  诸葛亮为此特地拜访二姐夫庞山民。

  庞山民的意思非常明确:“不如暂且蛰伏于乡野,等待时机。而后凭借才学以持家族之安,至于举家逃难之事,还是牵扯太大,容慎重而行。”

  听闻此话,诸葛亮嘲弄的一笑:“荆北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