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新房,家人回来!

  1955年之前,部队普遍实施供给制。

  由国家直接免费供给工作人员以生活必需品的一种分配制度。

  就是伙食,被装等以低于标准的实物免费发放,每月发少量现金作为零花钱。

  当时排级现金发放是6.6,正连级是9.5,正营级是15.6,正团级是28……

  1955年,干部薪金制度建立,当时军官工资由级薪和军龄补助构成。

  当时,正连级干部的工资是99。大大高于当时全民所有制职工的平均收入44.5。

  王建军参军入伍,部队大体能满足生活所需,自身花不到什么钱。

  于是,在原主来信同意的情况下,

  入伍时部队给的补助加上每月寄回的零花钱(因客观原因,可能会晚上一段时间)再加上家里的积蓄。

  王父王母找人给王建国说了一门亲。

  当时这个时期,娶媳妇的大概花费在14块钱左右。

  之后原主寄回来的钱除非急用,不然都被秦秀兰给存起来了。

  用她的话说,这是她儿子拿命挣的,她要攒给他以后娶媳妇用。

  后来随着薪金制度的实施,王建军也非彼建军,不仅把自己营级干部工资100多全寄回去,另外还寄了一些票回来。

  家里的自行车就是这样来的。

  这就样,日积月累,秦秀兰手里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这不,王建军前月前脚刚来信,后脚王父王母召集一大家子商量了就要修房子。

  这住的老房子本来是自己建的三间房外加一个四周立柱,茅草加顶的小厨房。

  王建国结婚后又给在老房子旁边盖了一间。

  这些年来不断修修整整,一大家子挤挤也住得过来。

  老爷子老两口一间,王父王母一间,王建国夫妻带俩小孩一间,还有一间老三和老幺住。

  但随着老三老幺年纪大了,初中之后,老幺放假回来就跟王母睡,老三跟他老爹睡,不然平时都老三一个人睡一间。

  现在王建军要回来了,这么一大家子就显得有些拥挤了。

  老王一家是往年逃难来秦家村的,所以建的房子比较偏僻,和村里说一声,打个证明后就能朝外扩了。

  所以决定在老房子旁边另外起一间新房,这新房就给即将回来的王建军住。

  虽然村里的支书和其他人都说了,王建军可能回来就是城里人了。

  但王父王母还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修。

  他们表示不能让回来的二儿没地方住,就算他以后是城里人,这里也是他的家,在这儿总要有个落脚的地方。

  最终在王建军回家之前,就修起了一间青砖大瓦房。

  村里修房子人工不管钱,给顿饭吃就行,贵的是材料,青砖和瓦花费较多。

  不然像其他一些木材,泥沙,石块等,乡下地方多的是,随便挑!

  王父建的是18墙,30平大小的房子,用的都是最普通的青砖,两分钱一块。

  18墙,差不多96块青砖一平方,青砖的花费就是57.6,加上损耗大概58左右。

  其他杂七杂八加起来,一共花了100左右。

  另外多花的钱,更多是花在吃食和瓦上,还有王建军的被褥,衣服这些王母也考虑给他做一套。

  王父王母也不是小气的人,再说,青砖大瓦都修了,还能在吃食上斤斤计较。

  这不是找闲话吗?

  结果就是,来帮着修房的人,一个个彩虹屁夸得王父王母眉开眼笑的。

  ……

  “我自己有,不然你以为你儿子凭什么长这么大个?”

  秦秀兰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

  “你有个屁,你以为你能糊弄我。

  一开始收到你寄的钱,我都找人问了。

  像你这种才去的一个月根本没多少钱,你还都给寄回来,你又怎么生活?”

  秦秀兰说着,眼泪又忍不住掉下来。

  她觉得王建军对这个家付出了太多。

  15岁的半大小子就要背着行囊远赴战场,每个月还都把钱全寄来贴补家里。

  王母想到这里,更是情难自抑。

  王建军看到王母这样,急得抓耳挠腮。

  挪着凳子坐在王母旁边,轻拍王母的背连忙转移话题。

  “娘,您怎么又哭了,我是这个家的一份子,为这个家做些事不是应该的吗?

  我这不生龙活虎地回来了,。

  娘,爹他们快要下工了吧?”

  王母不哭了,想起自己灶上的锅。一拍大腿,着急忙慌就要出去。

  “哎呀!我的锅!”<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