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目标

  第930章 目标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食材都准备好了才下锅——这是《人在纽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与众不同的中国电影,展现了一对传统中式父女在美国遇到的各种矛盾,把中国人内敛的骚情拍得恰到好处。”

  “细腻、温情不做作,精细结构了什么叫中国式的伦理观念。有幽默的细节,有感情的温养,有贴切的表达,父亲与女儿和解的段落,男女主表现了惊人的演技,这种美好的心灵救赎足以让人感动。”

  “曾几何时,美国人的家庭观念与中国人极其相似,这给了我们理解《人在纽约》的情感基础。很高兴能在圣诞节看到这样一部温情又新奇的电影。”

  “节奏流畅,调遣得宜,全无废句。片头一连串美食特写狂勾食欲,立时引起观众兴趣,一条线写父女感情,还有一条暗线写老周的个人压抑。

  开头相亲,他欲拒还迎,扭扭捏捏,看到女方素质不好才发火,怒吼一声‘我至于沦落到这种地步?’

  可见老周是想找一个伴侣,并且是高层次伴侣。最终导演运用了一个姓氏幽默,简方达出场的时候全体惊呼,老周得偿所愿——我表示无条件赞同,男人会一直有性欲的!

  中国人?中国人当然也是有性欲的,这是本片的一大突破。它用并不粗糙、并不野蛮的镜头,含蓄的表达了这一态度。”

  罗杰艾伯特竖起了标志性的两根大拇指。

  很多国产电影,都表现过“性”的元素,比如《红高粱》,姜闻和巩丽在高粱地里野合。

  还有《菊豆》,巩丽嫁给了一个老头子,老头子性无能而心理变态,天天虐待她。李保田演老头子的侄子,偷看婶婶巩丽洗澡,于是侄子与婶婶通奸。

  再如《霸王别姬》,那个老太监糟蹋小豆子……

  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呢?

  首先拿作家来讲,很多作家都把表现性、性虐、心理变态这些玩意,当做一种先锋性、进步性、挑战性……而这些作品被拍成了电影,那就更丰富了。

  特别在西方人给奖的情况下,咱们自己主动创造这种“中国奇观”。

  现在呢,西方只看过一部《黄土地》,还没看过第五代的其他作品,他们首先接受的是陈奇这种风格。《人在纽约》确实有一条暗线,来表现老周。

  他不造奇观。

  而除了这些讨论,还有对《人在纽约》展现的华人移民心态颇感兴趣。

  “父女二人、丈夫、姨妈、表妹,是四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父女俩身在美国,心灵的土地却留在了中国;丈夫已经完全皈依了,但融不进真正的白人圈子;姨妈是及时享乐者,给她在街头搭一个帐篷她都能当成自己的家;表妹是个混血,内心有一种漂泊感,居无定所。”

  “影片有尖锐的地方,比如一句关于冠夫姓的台词。我也是赫然发现,原来中国女人不用冠夫姓。美国在1972年之后,各州就陆续废除强制改姓的法律,但社会惯性持续,这个问题依旧很普遍。”

  “我们总是以落后的眼光看待中国,却不知在某些事情上,中国做的非常优秀。”

  80年代的美国可不是后世的美国,就算装,它也得装装样子。这年头,鱿鱼还没抬头呢,美国还没有全球化,两大阵营是全世界的主要矛盾。

  苏联曾经存在的意义!

  总之,《人在纽约》掀起了一波不小的争论。这片子对很多观众来说很稀奇,因为它把一对中式父女搬到美国来,产生了各种碰撞,以前没有这样的表达。

  首映过后,开始在加州地区小规模放映,积累口碑。

  毕竟是文艺片,不指望票房了,媒体和影评人给出的评价都不错。

  首周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入场,但一部分是冲着领陈皮鸡来的,一部分是被中国美食安利,来看看电影里的菜。于是乎,观众与媒体的画风相差十万八千里。

  大多观众表示:

  “开头那个鱼看起来好好吃!我想学!”

  “我看到猪肉就恶心,但中国菜让我对猪肉产生了兴趣,听说中国的猪肉没有骚味?为啥美国的猪肉那么骚……呕!”

  “我忽然感受到中国女人的美了,我想买件旗袍穿穿!”

  “我放弃炒菜了!我昨天在家做炒牛肉的时候,那该死的报警器响了起来!”

  ……

  洛杉矶,一家熊猫快餐。

  门口排起了长队,人们挥舞着手里的电影票根,嚷嚷着:“陈皮鸡!”

  “我要领陈皮鸡!”

  “给我陈皮鸡!”

  厨师的锅铲抡出了火星子,打包的服务生手都快抽筋,不过好在,这种凭票领取的陈皮鸡只有一小份,尝尝得呗,还想吃饱啊?

  而领到的人迫不及待的开炫。

  “果然不错!我喜欢这个口感!”

  “哇,这个酸甜度,辣味刚刚好!”

  “我决定加入我的日常食谱!”

  程正昌亲自坐镇,一家一家走,又兴奋又担心,反复问:“我们约定的是不是只有首周做活动?”

  “是的,24号上映,到27号周日只有四天!”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