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最神奇的是,当晚去魔都体育馆看演唱会的时候,龚樰依然走路如风,而魏红就像是被风吹过一样。
虽然女人有逛街的天赋,但成熟女人和小女孩也是有差距的。
这次魔都演唱会跟燕京那场没什么区别,也有录像,到时候会在魔都台播出,也让全市人民跟着听听外面的流行歌曲。
这方面魔都的接受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现场最高潮就是佐田雅志演唱中文版《男子汉宣言》,后世外国人能说两句中文,国人就会很高兴很喜欢,这时候只会更甚。
幸亏这里没有顶,要不然一万八千名观众的欢呼声能把顶掀了。
唱完歌佐田雅志还特意感谢了写这首中文歌词的大作家魏明。
最近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魏明在魔都报纸上曝光率不低,今天又能多上一笔了。
演唱会结束,龚樰和龚莹就要回家了,这是她们临时决定的,因为刚刚感觉到被电视台拍到了,那么接下来就有可能被父母看到,所以今天就是龚樰从苏北“回来”的日子。
有阿龙送她们,魏明就在后台跟佐田雅志聊了会儿。
他透露接下来要在中国多待一阵子:“说不定还能见面呢。”
魏明心道,来了,来了!
果不其然,他向魏明透露,他的家族企业将要跟央视合作,拍一部关于“长江”的纪录片,而他将亲自担任导演和主演,跟随剧组一起从魔都走到长江源头,他还准备创作一首关于长江的歌。
这是一个将让他背负几十年债务的决定,但不得不说,这个纪录片拍的很有水准,而且现在不拍,再过几年就不是1981年的感觉了,这是一段很珍贵的影像记录。
魏明拍拍他的肩膀:“祝你成功,我母亲是四川人,长江也从那里经过,仅从我看到的那部分人文和自然风景,真的很美。”
等佐田背了债,专心搞音乐的时候,说不定他们还能再合作。
第二天魏明和龚樰又见面了,但是没有舞枪弄棒。
魏明在客厅放起了那台老式留声机,开始跟龚樰跳起了交谊舞,她还特意穿上了高跟鞋。
学着他们俩的样子,阿龙和阿莹也笨拙地跳了起来。
虽然小红觉得哥哥和龚樰姐姐的样子有些暧昧,但她也迫切地想要加入其中,只可惜她落单了。
魏明:“等一下,等一下我再教你。”
以前大学生基本都会跳交谊舞,不过魏红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禁止公共场合跳舞了,她也没机会学。
跳舞的时间只有短暂的半天。
中午吃完饭魏明把最后十二万字的稿子送到《收获》编辑部,下午他们三个就要坐火车回老家过年了。
这次没坐飞机,因为坐了飞机还是要坐一天火车汽车摩托车,所以干脆买了三张卧铺火车票,硬卧。
火车站,龚二龚三全都来送别了,魏红看着两姐妹,感觉龚樰姐姐比龚莹更舍不得他们,真是一位热心好客的主人啊!
等以后龚樰姐姐到了燕京一定也让她住自己家里!
上车前魏明照例去买杂志报纸路上解闷儿,然后看到了乘客们趋之如骛地买《故事会》。
经过一年时间,《故事会》在火车站汽车站这种场景已经非常畅销了,这种短故事比《收获》《当代》这些纯文学更适合旅途。
听何成伟来信聊天时提到,《故事会》准备改版,变成月刊了。
不过现在当务之急还是提高稿件质量,稳固品牌和口碑。
今天《故事会》开编辑大会,何成伟就批评了某位编辑把一篇名叫《徐福在日本》的低俗文章筛选进来。
因为《古今大战秦俑情》的热度极高,80年下半年围绕秦始皇的不少故事大受欢迎。
“这个齐狂人就是蹭着这种热度,写了几篇秦始皇的文章都没被录用,后来改换思路,写起了徐福,写徐福东渡留在了日本,还成了日本人的祖宗,这种不是不能写,我看了也痛快,但写的太低俗了,好像去了日本除了日就没别的事,这样的文章坚决不能要!”
接下来大家又讨论起最近的热点,大家非常默契地提到了民国题材,这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带起的热度。
以前这段时期的历史还是有些敏感的,而魏明用一部开创意义的大作轰开了一道口子。
一位编辑建议:“我们魔都其实也有很强的题材优势,完全可以组织一些杜月笙、黄金荣、王亚樵之类的故事,市民阶层肯定爱看。”
“我同意!”
“我这里就有一段斧头帮和王亚樵的故事,我来写一篇吧。”
《故事会》的编辑不仅是编辑,很多时候还要自己写,因为许多来稿就是故事,纯大白话,完全没有书面美感,都得由他们重新整理写成文字。
~
魏明他们是三号下午出发的,四号晚上才能到家,而四号就已经是大年三十儿除夕夜了。
老魏和许淑芬带着外婆上月底就已经回来了,另外平安叔一家四口也回来了,但他们稍晚了两天。
老魏回来后就从村里买了一只年猪,兄弟两家分一只,还给刚生了二小子的表妹范春花家一只猪大腿。
他们这个小儿子生的有点寸,正赶上被计划,虽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