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莫过于种苗研发中心。
种苗研发中心不同于一般的加工厂或者生产基地,科研能力摆在第一位。
比如实验室、种质资源库、试验田等核心区域建设,同时需要考虑包括生物安全、环境控制、科研设备、人才团队、以及后续的成果转化等在内的各种因素。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投入才能看到产出的项目,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像鸿启这边设计的种苗研发中心,预计初期投入就需要超过一千万,后续还要每年追加。
当然,这一千万是包括基建跟设备的费用,而不是单纯的科研费用。
需要建设分子生物学研究实验室、作物细胞育种实验室、蔬菜植保实验室、细胞工程培养驯化实验室,此外还有辅助的标本室、冷藏室等。
再就是各种先进仪器,小到光学显微镜、PCR仪、电泳仪、基因测序仪等,大到通风系统水电系统灌溉系统等。
对鸿启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拿行业巨头鲁东寿咣蔬菜种业集团来举例,他们蔬菜研发中心研发番茄种子的过程,及格率通常只有2%不到。
做科研是枯燥很考验耐心的一件事,往往一批种子种下去,最后长出来发现是失败品,只能重新来过。
如此循环往复。
最后花了整整五年,研发团队才在原来欧美的封锁下,搞出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番茄种子。
像寻常的蔬菜类,以五年计都是效率的,一些瓜果甚至要10年。
需要通过大量的杂交实验,多点、多茬口尝试,最终才研发出一批新的有效果的优质种苗。
一般的小公司,哪舍得下这个血本?
五年后公司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
然而种苗研发就是这样,需要实打实地砸钱砸人,才能看到成果。
甚至不一定看得到成果!
好在老李同志舍得砸钱,场地跟人才方面都不用担心。
目前已经通过江北官方渠道,跟南亚所那边联系上了。双方初步达成协议,只要资金到位,研发团队随时可以进场。
等研发中心正式建成,后续每年的科研费用压力就会小很多。
到时形成“科研+产业”的双驱动,再完善一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鸿启将会迎来新一轮的跑步前进。不说走向世界这么夸张,至少能走出南东省,在全国范围内蔬果行业占据一定地位!
而陈景乐在跟李启光商量过后,为研发中心选定的第一种研发作物,就是岭南地区最受欢迎的菜心。
之所以选这个,是看中菜心在岭南地区的销量高,可以说几乎全国一半的菜心都是岭南人吃掉的,岭南人的餐桌不能没有菜心,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只是现在本地菜心口感远不如塞上江南那边的菜心。
育种目标则为抗病害、口感好、产量高,希望届时本地菜心能从西北菜心手上,抢下一定市场份额。
除菜心外,再就是空心菜跟番薯叶。
这两个同样是岭南人饭桌上的常客。
只要这几个产品能在岭南地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生意都差不到哪去。
北运菜要做,本地菜生意也要做,多条腿走路总归是好事!
……
工厂的选址,陈景乐去看了。
带着黄浩跟张智勇这两个帮忙跑腿。
这哥俩一听说是陈景乐召唤,顿时屁颠屁颠跟了过来。
自从上次跟着陈景乐下乡考察尝到甜头后,每天都盼着还能有那样的好事,自然不会抗拒。
像这种农业初加工工厂,定位就是扶农性质的,旨在帮忙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因此地址都在乡下。
好在离乡道省道都不远,算得上交通便利。
江北虽然相对省城鹏城而言是穷乡僻壤,但水泥硬底化道路这块还是做得不错的,基本大点的行政村都有水泥路,方便运输。
工厂的用地性质审批、营业执照申请、消防手续审批等,早有人去解决。
厂区设计也没问题。
别看厂子不大,但厂房功能分区,原料、加工、包装、成品、食堂等等,同样要做好。
再就是要建设高标准污水处理池。
很多乡镇企业为了缩减成本,污水处理这块都是随便糊弄的,仗着天高皇帝远,什么骚操作都有。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
毕竟小地方比不得大城市那么规范,而且江北这地方,邪门得很。
陈景乐管不了别人,但他能管得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做好应该做的事,别让人戳脊梁骨就行。
他就像一个质检员,帮忙查漏补缺。
这段时间恶补诸多知识,能忽悠到他的人可不多。
到了工厂建设用地,不管对谁,都是笑脸相迎,芙蓉王开路,套出对方老家在哪后,立即切换该地区方言,双方顿时交谈甚欢。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