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都市青春>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75章 一粒种子也可以改变世界

第275章 一粒种子也可以改变世界

  第275章 一粒种子也可以改变世界

  徐父指了指电视,但这会儿新闻画面已经切换了,只好说道:

  “苜禾农牧又上新闻了。”

  “苜禾?”徐小雪嘴里呢喃了句,又看了看电视画面,新闻频道。

  “因为啥?”

  “亏你还是种业周刊的呢!”徐挺说道:“粮食增产,耕地面积增加的事啊!”

  “我在网上看到了。”徐小雪恍然。“正在写玉米种子和粮食方面的文章,耕地倒还真没注意。”

  徐廷说道:“耕地增加也和种子有关,就两年前报道的吃盐植物,你可以研究一下。”

  徐小雪愣了愣,但想起两年前金塔盐碱地变草场曾引起的轰动,这也完全说的过去。

  “好,谢谢爸,我先忙去了。”

  说完,徐小雪瞄也没瞄沙发上另一侧的徐母宁彩娟,径直往卧室走去。

  宁彩娟小声抱怨道:“下班了还搞什么工作,都二十七八的人了,一点也不着急啊!”

  迎来的却是不大不小的关门声,“砰!”

  宁彩娟目光瞪着徐父,眼中似乎带有火花。

  徐廷苦笑了声,说道:“小雪和张扬不来电,你这样逼她没用的。”

  “我也没强求她和张扬啊,关键是她不和男性接触。”宁彩娟气恼了,“以前还感觉她对苜禾老板有意思,现在也没来往了。”

  “我咋没看出来。”徐父摇了摇头,“小雪不和嘉禾接触,还不是你朋友赖敏君闹的,污蔑天玉1号是转基因,连累小雪也被调岗了。”

  一番话,让宁彩娟哑口无言。

  卧室里。

  徐小雪也听到了父母的讨论,但却没怎么在意,她和郭阳也只是萍水相逢。

  更多是敬佩企业家的职业道德,没有男女方面的心思。

  好不容易调回种业周刊工作,一回来,她就盯上天禾种业,粮食增产和天禾的良种有很大的关系。

  只是没想到滨海盐碱地改良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

  徐小雪在网上浏览着。

  可能是新闻联播的播出,网友们对耕地面积增加有了更多的了解。

  尤其是央视这次同样采取了直升机航拍的方式,将牧草、水稻、小麦、大豆的画面更直观的展示。

  视觉的冲击和对比,让许多人回想起两年前的报道。

  这次的震撼比上次更甚。

  “两年前,看到二十万亩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绵延的草场,我就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真来了时,仍然激动的难以平静。”

  “哈哈哈…我就是东营的,盐碱地确实很多,没想到现在都变良田了。”

  “江苏的,第一次知道条子泥垦区,第一次知道还有海水稻……”

  “我们国家有15亿亩盐碱地,有5亿亩都具有可开发的潜力,加油啊,我的国!”

  “又是苜禾农牧,优质牧草、草种……还真是靠一棵草打出了一片天地!”

  “苜禾农牧别看名声不显,但几次出名都是大事,而且听说其利润惊人,闷声发大财的典型。”

  看到这些评论,徐小雪露出会心一笑。

  但网友们只知道苜禾很牛逼,其实天禾种业也丝毫不输于苜禾,还有丰凯农机也是国内知名企业……

  对于天禾和苜禾的母公司--嘉禾集团,人们更是知之甚少。

  网上的信息也鱼龙混杂,很多网友也是在云里雾里的吃瓜。

  “去年不是说只有1.13亿亩后备耕地资源吗?到底哪个才是准确的啊?”

  “海水稻是种在海里的吗?还是用海水浇灌?”

  “粮食怎么增加了那么多?”

  类似这样的言论也不少。

  有很多还可以进行深入挖掘的地方,甚至有没有可能给嘉禾做一期专访?寒冬宁静的夜里,徐小雪坐在电脑前,默默的写着稿件。

  而她只是众多媒体工作者中的一位,这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夜晚。

  ……

  第二天。

  报纸、网络媒体、地方电视频道上都多了很多相关报道。

  粮食增产,耕地面积增加的热度开始上升,人们逐渐开始走出三聚氰胺带来的白色恐怖。

  这些报道里不乏农民日报,科学技术报等专业的报刊,获得的信息也更为的权威。

  一经发布,就受到了众多的关注,随后又被转载到了网络上。

  这些媒体围绕着具体的地点和农户做出了详细的报道。

  直到这时,广大的社会群众才了解到已经有很多人通过盐碱地改良发家致富了。

  “东营农户高晓霞承包了一千亩盐碱地,通过一季牧草,一季小麦,只是一年的时间,每亩就能赚两三百元。”

&emsp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