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其他小说>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颗烛心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颗烛心

  一个侍女的发丝与披帛上都是斑斑血迹,瑟瑟发抖地被人给带了下去。

  芈犹昏死在案。

  楚国护卫与御医将行宫中的阮华殿都塞满了。

  一个时辰之后,芈犹的内官从厚重的幕帘后发出了一声叹息。

  “大王!您终于醒了,还好您无大碍。”

  没有人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

  稍显平息一会儿后,一个领头的侍卫朝着卫军道:“当时只有秦国永安公主与负刍公子在行宫。”

  “大胆!”卫军手一扬,那侍卫立刻闭上了嘴。

  “公主殿下与本公子偶然路过,你竟敢胡乱攀扯?!”

  负刍敢有意拉着她一同来到此殿,那就说明在这个行宫中,负刍安排了大量的自己人。

  她想起芈犹同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他不想做王。

  一个甘心做傀儡的楚王和一个充满野心的楚王。

  后者统摄楚人抵抗之心甚重,秦国当然需要前者。

  “本公主千里迢迢来陈地,是为以和秦好。可楚国连楚王的安全也不能保证?”

  负刍拜道,“王兄之事,臣定查清,给公主一个交代。”

  他又嬴荷华展出一个很是关切的微笑,“公主殿下劳顿,可先回宫休息。”

  就在芈犹遇刺成重伤的这一晚。

  远在湘水北岸的项燕接到了王族公子负刍的书信。

  项氏家族与芈姓王族是坚定的联合。

  对负刍来说,拉拢项燕,是他登上王位最大的保障。一旦项燕动摇,更易王位的事情就会变得困难。

  而对于楚国来说,历代楚王鲜少有按照礼制规矩顺利登位的王子。

  对氏族来说,拥立与符合自己封地利益的公子,确保家族利益世代相传地保持下去最为重要。

  所以,老氏族之中,负刍有这个自信是因为,他已经联络到了拥有大量封地的三大氏族之一的景氏。

  屈景昭之中。

  而昭氏历来是最能见风使舵的,纵然芈犹是他与祭司互相妥协辅佐上位,对老令尹来说,谁能给他们最大的好处,他们就拥立谁。

  而现在,对楚国令尹昭阳来说,做芈犹的臣子显然获利更多。

  湘纨殿

  阿枝将殿门关好,暗卫夜中潜在中殿。

  暗卫还是带着那个硬邦邦、银哑光的甲胄。

  他不多说话,把信件亲自交给许栀,便很快离开。

  阿枝接过许栀手中的密函,那是一张地图。

  “公主,城父之部署,李监察已处置妥善。不出您所料,昌平君果然前往了城父。若他有异,王贲所部在大梁之军可立即南向围剿干净。”

  许栀的欣喜之余,依旧萦绕着一千魏兵的魂魄,如魅影铁锁。

  她还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杀戮只是一个开端,还会有更多的人死在利刃之下。

  许栀一盏灯一盏灯地剪掉蜡烛的灯芯,看着殿中的灯光一下比一下昏暗。

  “大梁可有来信?”

  “王贲将军回信说,他感念公主的恩情。秦军入大梁王宫收拾残局。”

  明灭的灯光在她的脸颊摇晃。

  许栀问:“魏王如何?”

  “公子咎携百官出降,百姓皆得安。”

  “他可与郑国有所谈?”

  阿枝道:“听闻魏地出告示曰:将聚水为田,化为良顷以利魏民。想公子咎将公主之言听进去了。”

  许栀点点头,“农业与水利是分不开的。魏国为秦地之后,魏咎若常年与郑国交游,我也放心了。”

  阿枝微微愣住,怎么说得好像小公主不想回秦了似的。

  “再没有别的消息了?”

  “……张良先生与陈平应在大梁协助王贲将军。”

  最后一盏烛灯的灯芯被许栀剪掉。她没听到她想听的消息,比如说:他给她写了信,或者他回了她的信。

  月色洒入楚国这片土地,柔软而破碎,消融着秦风的凌冽。

  阿枝安慰道:“先生定是事务繁忙才没有给您来信。”

  许栀望着窗子外的融融月色,一颗烛心在夜色之中散发着微弱的光。

  “我执意来楚,别人不懂,他会明白的。”

  阿枝将薄薄的披风拢在许栀的身上。

  “公主,大梁虽有偏差,但有惊无险。大王不会降罪先生。按照计划,我们两个月后回秦,公主届时便没有婚约在身。”

  “每次我这样想,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新郑王宫发生的事,现在又会想起我在山坳上的命令。”

  “公主,事态如此,公主若不这样,魏楚联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