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其他小说>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 第四百六十九章 吕氏春秋

第四百六十九章 吕氏春秋

  按理说,扶苏应该到得更早一些。

  但路上,有一个人找到了他。目前秦朝与齐王室之间关系最为融洽,齐人找他,扶苏没有阻拦。

  黄昏近夜,嬴媛嫚的车撵驶出了咸阳王宫,忙中有序的寝殿,终于安静下来。

  大片红色与黑色也随着车驾离开撤出了许栀的视线。

  她抚栏而望,沉浸在这一阵不冷不燥的暖风。

  脚步声停在她身后,她微微侧过头,金色的光辉落在她的侧脸,在她的眼睫上晃荡一下。

  “这会儿你不去蒙恬的府邸参加婚宴,来这么冷冷清清的地方来做什么?”

  “公主不也在此。”

  许栀瞥了他一眼,想起长乐宫前的事,皮笑肉不笑,“还是多亏你,好不容易我和蒙毅关系缓和了,这下,蒙恬又讨厌上我了。”

  他垂首,“公主放心,臣去处理张耳之事的路上,已将前后的事情讲给蒙恬了。他现在感激公主还来不及。”他说着走上前一步,与她一同望着长公主出嫁的车队,“公主促成了一桩良缘。”李贤说。

  “良缘天成,他们本就是前世今生,宿世的缘分,我不说话,他们也会顺理成章在一起。”

  远处的黄云结成一片,凝在天边。

  “前世今生……”

  他跟着说了一遍,她没听清楚。

  我和你不也是累世之缘吗?

  他想这样说。

  不同两年前扶苏大婚,自怜之情没有镌刻在许栀脸上。

  朦胧的黄色黄昏笼罩着她,像极了虚无缥缈的幻镜,他听到前世今生这几个字,也作惶惶然,似乎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李贤自己临死前的幻想,然而现实对他要残忍很多。

  许栀看着手中嬴媛嫚所绣的一双环佩。

  几个时辰前,她实在觉得秦妆过浓,恐遮盖住长姐的美貌。

  在化妆过程中,媛嫚告诉了她这几个月前后在雍城的调查结果。

  嬴媛嫚说:多亏沈枝协助,徐福事情进展顺利。

  ——其中有一件事与吕泽有关。

  ——当年吕不韦不愿至蜀,饮鸩而亡后,朝廷下令追击吕氏族人。

  所以吕泽的吕和吕不韦的吕,是同一个。

  环环相扣之间,宿命早就将他们连成一线。

  她侧身,“李贤。阿姐过不了多久就要和蒙恬去上郡。宫中之事,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李贤无奈,“因驰道之事,这段时间,臣也只能和蒙恬避嫌。”

  她想起几日前章台宫的朝议。

  “让你赞成修路,本意让你暗中相助。你倒好,居然第一个在朝会上提。”

  “公主不想先发制人?”

  她怀疑他是不是根本不想帮忙,而是为了率先被弃置,避免与李斯对着干。

  她不想和他吵,“策动策动,让你伺机而动,你却先集一身火力。”

  李贤看着她的眼睛,“公主可愿意听臣辩解?”

  许栀叹了口气,迎着风,登高之处,十二重绡纱随晚风轻扬,她腰间悬着的羊脂玉禁步,在泠泠清响惊起檐下栖燕。

  “你说。”

  “驰道修筑,秦之大事,于国有利。在财政有保障的前提下,父亲绝不会阻拦。陛下马上东巡,斟酌之际,臣率先表明态度未尝不好。”李贤见她侧过了身,续言,“倒是公主,应该让陈平提前在东巡路上多作防备,免得在雍城发现的事和人出现在陛下面前,先一步占了朝廷过半支出。”

  李贤暗示的是嬴政偏信徐福,要求长生,修楼船渡东海之事。

  许栀知道,这件事就发生在嬴政第二次东巡的路上,至于他为什么开始向往长生。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两千年来,众说纷纭。

  “你知道多少关于长生之事的内因?我该从哪个角度进行防备?”许栀问。

  “身为外臣,只知陛下意愿,无法得知根源。”他沉浸在了过去,沉思片刻道,“不过有一件事甚为奇特。父亲与我皆百思不得其解。”

  阙楼之上,离太阳近了许多,便有些刺眼。

  李贤道续言,“二次东巡路上,陛下至琅琊,登台叹谓之词中似有神仙托梦。一年之后,陛下听博士的建议往泰山封禅。不久,儒生之议被罢黜。徐福正式献上仙药。”

  泰山封禅,是历代帝王,尤其是对开国皇帝来说,作为信史一样的存在,更是奉为圭臬的仪式。

  刘彻,刘秀,杨坚,李世民这些赫赫有名的帝王又赋予了泰山更多附加的价值。

  “泰山。泰山。”

  许栀迎着风,诵了两遍。

  关于泰山封禅的畅想,始于嬴政。

  他去任何一座山,后世都将得到相同的指向。

  华山,黄山,庐山没有不同。

  嬴政不喜儒生。他为什么听从儒生的建议去泰山?

  泰山和别处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