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手不释卷

  “尊师,请。”

  到了家门口,王贤恭敬地将杨行秋请入房内。

  和李才和李实的房屋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区别,内部陈设同样简陋。

  但是可以看出经过了精心的布置,环境也更加整洁。

  杨行秋还在四下打量,王贤走到墙角,趴下身子,掀起一块地板。

  地板下面是一个黑色木箱,王贤打开箱子,弯下腰,双手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布袋。

  杨行秋猜到是王贤的家传藏书,双手接过。

  能阅读古代典籍,杨行秋颤抖地打开系住袋口的绳扣。

  这就是简牍吗?只是捧在手中,杨行秋已经感觉到了历史的厚重。

  截竹为筒,破箕成牒。

  火上炙干,刮去青皮。

  用绳捆绑,加以检木。

  加之笔墨,乃成文字。

  大者为经,小者为记。

  从殷商至魏晋,简牍上写下的不仅是文字,还有两千余年的辉煌文化。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文化影响极为深远。

  书法艺术从简牍开始奠定了基础,先于甲骨、金石,是书法最古老的表现形式。

  即便在纸张普及的唐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仍在简牍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着书法艺术。

  除了艺术价值,简牍的意义在于保存历史的各方面的信息。

  杨行秋感觉自己的心脏在剧烈的跳动。

  政务、军事、天文、地理、农业、医学、法律、文化、孔老之学、诸子百家……

  自己会看到什么呢?

  正 明 补 立 重 度 天

  中 等 损 中 以 小 生

  外 极 以 立 极 大 民

  以 极 知 中 明 以 而

  成 以 足 以 本 整 制

  命 正 爵 补 末 权 其

  ○ 民 以 损 以 轻 度

  杨行秋只顾着激动,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除了字体和现代看的书有所不同之外,书写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自上而下,从右至左,而且没有标点符号,只用圆形符号来代表停顿。

  杨行秋现代养成的阅读习惯,此时成了最大的障碍。

  他只能先将文字记住,然后在脑内重新排列组合。

  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整权轻重以极明本末以立中立中以补损补损以知足爵以明等极极以正民正中外以成命

  然后根据记忆,加上标点符号。

  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整,权轻重以极,明本末以立中。立中以补损,补损以知足。爵以明等极,极以正民,正中外以成命。

  排列完成后,他才反应过来,这册是《逸周书》。

  传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的逸篇。

  杨行秋艰难地读了一小段之后,开始欣赏起简牍上的书法。

  孙过庭所着《书律》中称,“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说起书法,汉、魏时期,有钟繇和张芝的卓绝,晋末,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精妙。

  自汉以后,钟繇所创的楷书逐渐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也是后来宋体字的基础。

  简牍上的楷书,受限于竖长的简形和书写的方式,形成了偏扁的字形,趋横的字势。

  格局上,纵向贯通均齐,横向联络错落。

  常言说,字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笔迹、笔画和字型,可以从侧面反映他的一部分性格。

  字迹严整规范、笔画平直自然、字型匀称方正。

  杨行秋认为,抄写这册书的人,应该是个性格稳重、心思缜密、胸怀坦荡的人。

  在杨行秋欣赏书法的同时,王贤已经将箱子里的书都拿了出来。

  杨行秋堆成小山的书卷,心想。

  竟然有这么多啊,还是以后慢慢看吧。

  他将手中的《逸周书》收起,放到了书卷的最上方。

  这时,一卷简牍滚落,也许是存放的时间太长,编连的绳子在落地时断裂,几片竹简散落出来。

  杨行秋迅速走过去,开始整理。

  本来看着就费劲,上下文顺序再弄乱了,阅读起来只会更加困难。

  杨行秋拿起竹简开始阅读,试图按顺序整理。

  “务兵之政,谓正军心,安民意。五帝三王至圣之主,尧战驩兜,舜征有苗,禹讨有扈。匡教德化,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

&e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