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1158章 岁月无忧愁

第1158章 岁月无忧愁

夫人在旁边插了一句:“毌丘俭不是河东人士么?现在河东不少家族也算是弃贼归汉,有没有办法通过河东的家族,与此人拉上关系?”

  冯都护摇了摇头:“恐怕很难。此人乃是魏贼的死忠,与那些世家不一样。”

  听到冯都护这般肯定的话,就连左夫人都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冯都护。

  现在正是魏贼人心不稳的时候,连魏贼的尚书令都能弃官来投,怎么阿郎就知道这个毌丘俭一定会忠于贼人?

  冯都护脸色如常,却也不多加解释。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办法解释。

  原历史上,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夺权专政,导致忠于曹氏的魏国将军不满。

  淮南发生了三场叛乱,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及诸葛诞之叛。

  史称淮南三叛。

  这三场叛乱很有名,所以冯都护比较清楚:

  这几人都是魏国死忠。

  现在的魏国,淮南都督是王凌,荆州刺史是毌丘俭,所以这两个军事重地皆是听命于许昌。

  “不过就算是他忠于魏国也无妨。”

  冯都护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而是转而一笑:“就算是他再有军略,也不可能改变天地之势。丹水再险,能险得过武关?”

  “武关他们都守不住,沿着丹水,他们就能守住了?”

  “再说了,他们的南边,还有吴人呢。”

  荆州乃四战之地,此言诚哉。

  特别是失去关中以后,原本是作为襄樊防线的支撑后方的宛城,一下子就成了前线。

  现在的宛城,有如昔日关老君侯镇守的南郡——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孟琰闻言,眼睛一亮,他低声问道:“中都护这是,有意从武关出南阳?”

  若是当真如此,那镇守武关的自己等人,岂不是有机会成为先锋?

  冯都护看了孟琰一眼,神色淡然:

  “今年春旱,虽说大汉不虞粮食之缺,但主要精力仍是要放在民生上,哪有时间考虑出兵的事?”

  “再说了,关中一战,打光了这些年留下来的积蓄,民间就算是连续三年风调雨顺,也才能积蓄出一年的粮食。”

  前汉实行征兵制的时候,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就要在官府登记,但二十三岁才开始正式服兵役。

  为什么?就是因为二十岁算是成年,但要在家里耕种三年,这样才能给家里攒够一年的余粮,然后再去服兵役。

  这就是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

  季汉现在可能要好一些,但仍是没有完全脱离这个原则。

  除非加赋税。

  关中之战才过去三年有余,但遇到这一场旱灾,百姓今年恐怕攒不下什么余粮。

  至少要多攒一两年——卖粮给吴国那是大户人家的事,和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魏贼虽然袭击武关的可能性不大,但你们仍是需要时刻注意打探宛城的消息。”

  冯都护叮嘱道,“这两年天下应该不会有大战,但以后肯定是会有的。”

  “汉吴互为盟国,约定平分天下,而荆州现在正是处于三方交汇之地。”

  “说不定,哪一天吴国会请我们从武关出兵,帮他们打荆州呢?”

  万一哪天吴大帝不想当合肥战神了,转而把目光看向襄樊呢?独自攻不下合肥,那让大汉帮忙攻下荆州全部——以吴国不要脸的尿性,这不是不可能的。

  孟琰闻言,不禁略有失望。

  不是出兵自己拿下宛城,而是帮吴国拿下整个荆州?那大汉出这个力,能得到什么?不过这种军国大事的决定,他也不敢轻易置喙,只得应了下来。

  祭拜完丞相,又确定了武关的守备已经完整,冯都护这才派人先把丞相夫人和孩子送回长安。

  而他自己,则是绕了一圈,又去了一趟潼关。

  然后这才转回长安。

  待他回到府上,已是七月。

  比冯都护早些时日回府的右夫人向他说了一件事:

  “太子前两日来了一趟府上。”

  “哦?过来做什么?”

  冯都护这趟出门,虽然走得不太远,没有出关中,但感觉有些劳累。

  毕竟正值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光是呆在屋里都觉得让人闷热无比——如果没有冰鉴的话。

  “自然是认认门,顺便出宫长长见识。”

  右夫人一边给冯都护扇扇子,一边有些嗔怪地说道:

  “再说了,不管双双喜不喜欢,两人总得先认识一下吧?”

  冯都护躺在躺椅里,闻言斜眼看了下右夫人:

  “认门倒是能说得过去,但出宫走两步就能长见识?”

  冯府离宫里才几步路?换作别人家,或许太子在宫里见过的东西,确实算得上有见识。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