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竖着大拇指连连赞扬:“中国代表队个个都是神枪手。”
在旁边盯着屏幕看的李大勇,他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长,听到裁判团如此夸奖,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原本还因为陈军跟他不同路,没有借鉴他建议的那点小芥蒂,也在此刻彻底的烟消云散。
中国军人表现的越出色,他这做团长的脸上自然越有光。
尤其是每当中国队的成绩出来,吊打了一众欧美参赛队的时候,更是让李大勇格外的神清气爽。
回想开始来的时候不受待见,一路上受到各种歧视偏见。
如今吊打对方,实在是太过瘾。
……
射击类的相关比赛科目结束,接下来的竞赛科目难度更高,也更加考验参赛队的综合素质。
且因为赛事方是欧洲国家,所以很多地方都必须用到英语。
就比如紧接上场的战场救护课目,他最难的地方不在于救人,而是在于需要用英语和患者对话,还要用纯正的医学英语,书写一份救护报告。
欧美国家大部分精通英语,这对他们来说自然不是问题。
可中国在这个一九九八年的时间,国内的英语普及率很低,懂英语的基层中国军人就更少了。
而懂英语医学专业术语的基层军人,那更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哪怕是有着三个文凭的学霸吴哲,他的英语能够说得非常流畅,书写英语对他来说也毫无压力。
可要是写专业英语类救护报告,同样是触及了他的知识盲区。
赛前主办方也没有向参赛队公布,比赛中具体进行哪一些项目,哪一些项目又需要什么样的通关程序。
这就导致在这个项目上,中国队还真是吃了不少亏。
尤其是中国二队!
当中国二队按该项目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到达规定的战场,现场痛苦的呻吟声已经响成一片。
有三名伤者倒在地上,还有一位老大娘在路旁惊慌的大喊大叫。
吴哲立即按照比赛规则,以及最标准的救护流程,组织队员入场分工合作展开救护。
他们先给伤员每人喂了一块,含有一定镇静剂的口香糖。
吴哲是队伍里唯一精通英语的,所以由他来不断地用英语安抚伤员,其他三名队员对伤员实施抢救。
齐桓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战场急救更是他的强项。
由他来给受伤最严重的伤员腿部,进行专业的止血、包扎、固定等,整个一套动作下来干净利落。
拓永刚则对小男孩的左臂,进行流畅的止血、包扎、固定。
巴特尔则在这期间担任的助手,为齐桓和拓永刚提供所需的各种物资,并为他们两个打下手辅助。
在三人默契且专业的配合下,整个救治过程不到三分钟。
看完中国二队的整个救治过程,不仅现场的裁判夸赞中国队技术了,就连现场观察的组委会官员都激动地说:“看中国队的战场救护是一种享受。
不论从医学专业的角度,还是人道主义角度上,你们的表现都是最棒的。
我们已将你们的救护过程拍下来,比赛结束后将会制成专业的教案,作为我们爱沙尼亚军队该科目下一步训练的样板。”
第一次参赛的中国队救治过程,得到了赛事方组委会的高级认可。
并且还要将中国队的救治过程,当做他们国家以后军队的训练教案,目标就是达到中国现在的水平。
这对于中国队以及中国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值得骄傲的荣誉。
然而救治的过程可以打满分,且得到了现场裁判和组委会官员的认可,理论上来说必然能竞争前两名。
可轮到救治后的英语手写报告时,整个中国二队都被难到了。
需要用专业的医疗用语写报告,连学霸吴哲都没有办法搞定,齐桓他们三个就更不用说了。
最后只能用英语口语进行书写,成绩也因此被拉下一大截。
最终中国二队只拿到了第四名!
好在随后陈军带领的中国一队上场,将这丢掉的分重新拿了回来,再一次强势豪取这个科目的第一。
吴哲不懂医疗专业的英语术语,这可难不倒几世参军的陈军。
上辈子陈军和蛟龙突击队出海维和,期间在国外参与了好几场大战,中间必然少不了各种救援。
和专业的国际医疗救援队伍,还真是有不少的接触。
英语类的专业医疗术语,陈军说不上有多么精通,可只是在战场急救层面,那他简直就是信手拈来。
中国队的表现一直那么优秀,成绩也开始大幅度领先其他各国。
这让中国队变成了一匹强劲黑马,以强劲的实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开始掌控这一场国际竞赛。
在救护科目结束后,紧接着来的就是“6公里重负武装越野”竞赛。
这同样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课目!
已经连续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