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

多,朕欲裁撤神策军,将剩下的人归属内卫,卿意如何?”

  “陛下圣明,如此甚好。”俱文珍道,“老奴近来正觉诸事繁杂,难以兼顾。只是神策军除了护卫京师的这一支,还有不少驻守在关内各处,还需斟酌处置。”

  李纯故意没说对他的处置,听他这时还能冷静分析,思虑周全,心下满意。

  不怪他喜欢用俱文珍,对方的眼光、见识、能力和心性,都不是一般内侍能比。只是越如此,就越要限制他手中的权力。之前放权给他,也是为了对付天兵的权宜之计,但现在,李纯已经意识到,对付天兵注定是一项长期且艰难的工作,自然就要让事情回到正轨了。

  他便说了自己对关内各处驻军的处置:暂且一切如旧,待京城的内卫整合完毕,形成了战斗力之后,再让他们去主持各处的改革,该裁的裁,该补的补。

  宁可人数少一点,但李纯要的是能战斗的军队,而不是吃闲饭的废物。

  俱文珍只默默听着。

  既然已经撤了左军中尉的官职,以后这些事都与他无关,也不是他能置喙的。只是他心下却不免想着,也不知陛下有没有发现,他已经在天兵的倒逼之下,开始想方设法革除积弊了。

  李纯讲完了自己的设想,见俱文珍还是一派沉静,这才笑道,“朕还要另设一察事院,负责缉查官员不法、监听天下消息,及时奏报以闻,这份重任,便交付与卿了。”

  这个处置本就在俱文珍的预料之中。

  甚至可以说,从皇帝亲自去神策军挑选了两百名亲卫的那一刻,俱文珍就已经想到会有这一天。

  他躬下身,欣然领命。

  李纯这才提到仇士良,第五国珍致仕,俱文珍又要负责察事院,御前自然也要添人了,皇帝亲自指定某一个人也很正常。

  如此,李纯对皇宫内部的权力结构调整就基本完成了。

  李纯很满意,俱文珍也很满意。

  皇帝的疑心病越来越重,但俱文珍一直以为是因为天兵带来的压力,直到三天前……

  李纯没有想错,当时就侍立在一侧,而且心思敏细的刘光琦,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他的异样。皇家中风的先例实在不少,刘光琦立刻就猜到了是怎么回事,连忙低下头,假装什么都没发现。

  直到深夜,刘光琦才去找了老朋友俱文珍商议此事。

  他这两年身体越来越差,比起揽权,更多是想为后辈铺路,所以刘光琦选择跟老乡俱文珍结盟。他的大儿子现在就跟着俱文珍负责情报工作,关于宫中的局势变化,俱文珍也跟他透露过一些。

  一旦意识到皇帝有中风的迹象,两人再去回想这几个月来皇帝的许多行动,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豁然开朗了。

  现在的皇帝,对自身安危最为敏感,肯定不会乐见有人掌握太多权力。

  俱文珍当机立断,暗地里稍微推了一把,明面上又全力配合,让李纯顺利完成了这一次权力调整。

  ……

  洛阳城外,雁来远远望着不远处繁忙的渡口,对郝主任说,“回去的时候坐船吧,我还没坐过船呢。”

  至少在游戏里没坐过。

  骑马赶路的优点是快,缺点可就数不清了。

  可惜她自从穿越之后,但凡出门,好像总是在赶路,自然也没法选择出行方式。

  听到这个要求,郝主任不由一笑,“我倒是没问题,但你确定回去的时候不直接传送吗?”

  雁来一拍脑门,“……忘了。”

  没错,她们这回过来,就是来洛阳城开复活点的。

  让李纯坐立不安的这三天,既不是天兵的效率变低了,也不是约稿和刊印需要太多时间,单纯只是雁来从长安日夜兼程赶到洛阳所需要的时间而已。

  洛阳这个复活点,雁来一早就想开了。

  如果能够看到一张立体的地图,就会发现,从长安进入洛阳,就彻底从山区进入了平原。作为天下之中的洛阳,交通要远比长安便利得多。北上可以走黄河,南下可以走京杭运河,再转道淮河、长江。

  依托这几条大动脉,基本就能将全国的核心区域连通起来。

  至少在大唐治下是如此。

  至于更西的西方,更北的北方和更南的南方,在这个时候统统都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蛮夷之地。

  李唐之所以定都关中,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和人事上的考虑。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四面都有关隘可以防守的关中盆地,更能够给予大唐皇帝安全感——虽然历史证明,根子烂了,再好的地形也守不住。

  反正雁来更看好交通发达的洛阳。

  开了这个复活点,就算短时间内无法再扩张,玩家往来也会更加便利。

  而且这可是武则天的神都哎!如果说长安是盛世大唐的一个缩影,那么洛阳就是武周时代的一场美梦,无论是对雁来还是对玩家,吸引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个点位当然没这么好开。

  朝廷虽然更重视长安,但东都的地位也从来没有被动摇过,哪怕李唐的皇帝已经不再巡幸洛阳,哪怕这里已经成为了放置官员的养老之地,但地理位置上四通八达,政治地位上敏感特殊,又让人无法忽视它。

  最重要的是,所有送往关中的钱粮都要经洛阳转运,这就完全掐住了皇帝和朝廷的命脉。

  所以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