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第29章 制盐术:换取最佳老六蹲点坑位

第29章 制盐术:换取最佳老六蹲点坑位

  还真没想到,

  这天刚进中书省,

  杨宪就乐呵呵过来,拍拍苏尘肩膀说:

  “苏兄啊,有好事啦……哈哈哈哈……上位头几天下去体察民情,见百姓吃不起盐。这几天都在朝会上议盐政呢!皇上说,大明的盐要便宜,要让百姓吃得起。”

  他又喝了一口茶,接着说:

  “不过,话虽如此,可事情难办啊。满朝大臣,全都缩回去了!哈哈,我就想,苏兄是新科进士,就算干不成,皇上也不会怪罪,要是干成了,那就是平步青云啊!所以呢,哥哥就给你举荐了。怎么样?”

  哦哦哦。

  那真是——

  太特么的巧了!

  “好好,多谢杨大人!”

  苏尘正儿八经地给他拜了一拜。

  嗯嗯,

  “你呢,先做个巡盐御史,去江淮各大场看看,把产量搞上去,价格搞下来,哥哥在朝堂上再给你说话,以后就当个中书省知事,如何啊?”

  杨宪看来是真把他当亲信了。

  苏尘赶紧严肃地拜了一拜,

  “多谢恩相。”

  哈哈哈哈,

  杨宪大笑一会儿,又忽然问:

  “苏尘啊,你是不是经常去乐民楼啊?”

  呃,

  “不是经常去,偶尔去吃个鸭血汤……”

  哦哦哦,

  杨宪拍了拍他肩膀,

  “去吧,有什么事直接跟我说。”

  “是,遵命。”

  ……

  出了门,

  苏尘感觉也酸酸爽爽的。

  本来还担心搞不了盐,结果好了,直接当了巡盐御史。虽说赚不到钱,但把老朱搞定是肯定的,到时候再升一升,就真的要苟起来了。

  还有一点也要考虑起来了,那就是——

  杨宪的中华神稻迟早都要出事!

  现在全中书省都认为他苏尘是杨宪的亲信,所以已经有点危险了。最好趁着这次机会干出点业绩,引起老朱亲自关注,到时候等杨宪被查,自己才能躲过一劫。

  他当即打开制盐术,看了一会儿,感觉还是做海盐来得快。

  一来,产量大,一个海盐场比得上十个矿盐;

  二来嘛,价格低,不需要太多成本,就是靠晒。

  如此一来,

  价格肯定能大幅下降,这一把就成了。

  当天下午,

  苏尘就去找到了分管盐政的左司侍郎陶安,李善长的亲信,次日就拿到了印信官服什么的。

  紧接着,

  他也管不了别的了,写信让蓝玉什么事都不要瞒着,于是带着属员就下去地方了。

  半个月,看了福建、浙江两个省的盐场,一共50多个场子,产量又少,价格又高,而且错综复杂,想把他们压下去,那是想都别想。

  不过还好,

  苏尘仗着杨宪的名头,大多数人也都很害怕。

  于是,

  一个海盐计划正式启动——

  分别在福建、浙江两省,各搞五个海盐场,年产60万引(400斤/引),而全国加起来才130万引。

  不仅如此,

  海盐是用“晒盐法”做的,只要有海水就行,过滤之后用卤水去掉杂质,就可以结成非常细而均匀的晶体,比矿盐强多了。另外,海盐每个月都能晒成一批,比矿盐快好几倍。

  他现在是巡盐御史,全国盐政最大的官,直接关掉了几个破旧盐场,把人力转到海盐场,又在两省的转运司里拨出银子,大刀阔斧投下去。

  这样,

  忙活了两个月,苏尘总算看到了成绩——

  十个海盐场已经开始出盐,第一批就是5万引,全年40万引,明年全部到位,就能达到60万引!

  这个成绩已经比两省的正常水平翻了一倍!

  苏尘还没回京,就把报告打上去,又把样品送上来一批,杨宪已经送给了老朱。

  十几天后,

  苏尘终于回到了京城。

  人还没到中书省,中书省的政令已经下来——

  【巡盐御史苏尘,制作海盐,年产翻倍,擢为中书省左司知事。】

  “哈哈哈!太好了!”

  “这个坑位最适合当老六了!”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