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戳婆婆的肺管子

  老潘家在这里小石村几代人,近百年下来还是攒了一些家底,除了有二十几亩良田,还有近十个山林的土地。

  小石村所在都是丘陵山地,良田在两山之间,主要用来种植水稻。

  山林土地无法蓄水,只能种一些杂粮,虽然所获不丰,但好歹有些产出。

  靠着这些良田和山林土地的收益,早些年的时候,老潘家才送老大和老二镇上私塾去读书识字。

  只不过,后来发现两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

  老大潘仁脑子灵光,读书倒是踏实,但是对科考的诗词歌赋不感兴趣。

  老二潘义认字就跟要他的命一样,想尽办法办法偷懒躲闲。

  这个时代读书的耗费可不低,两个儿子的束修耗费颇多,又确实不是读书的料,无奈之下只得放弃。

  潘仁脑子灵光,又识得几个字,就在镇上的饭店谋了个营生。

  潘义则天性懒惰闲散,当家的老潘就让二儿子回到村里,带着身边教育,希望他踏踏实实做个农人,也能混口饭吃。

  老大娶媳妇儿的时候,老潘还在,家里还算不错,所以家里有银钱给彩礼,娶回了蒙小华。

  后来当家的老潘过世,钱桂芬当家作主。

  钱桂芬可不是什么亏待自己的主。

  老潘在的时候,迫于一家之主的威压,不得不老老实实干活养孩子。

  老潘走了以后,钱桂芬掌管了老潘家,整天好吃懒做,自己基本上就很少干活了,家里家外的事情都丢给了儿子媳妇打理。

  潘仁潘义还有一个妹妹潘芳,当潘义到了娶亲的年纪,钱桂芬已经拿不出钱来给潘义下聘娶妻。

  这个时候有人找到了钱桂芬,给她支了一个招。

  隔壁李家村有一个死了老婆的鳏夫,他手上有一笔钱,如果钱桂芬愿意把女儿嫁过去当续弦,对方愿意出一大笔银子。

  有了这些钱,不仅能够老二潘义娶亲,还能省下不少钱来。

  刚开始,钱桂芬还有些舍不得闺女。

  后来,她实在抵不住小儿子的埋怨和对彩礼的贪婪,同意了这门亲事。

  田地是活下去的根本,这不能动。

  而丫头片子迟早是要嫁人的,嫁给谁不是嫁,能多得一些银钱,何乐而不为?

  最终,潘芳哭着嫁去了李家村。

  不久,潘义就如愿以偿的从隔壁李家村娶回了媳妇儿李枝碧。

  钱桂芬一下子解决了儿女的亲事,又给自己留下了一笔钱享受,顿时就忘记了女儿出嫁时的怨念。

  这些事,村里其他人或许不清楚,但是蒙小华作为大儿媳妇,对于弟媳如何进门可是非常清楚的。

  要是以前的蒙小华,肯定不会把这些事说出来,免得让婆婆没了面子。

  现在嘛,芯子换了,能用这事戳婆婆的肺管子,她干得很开心!

  蒙小华没事人一样的走了,其他看热闹的村民却一下子就议论开了。

  "啊呀,我想起来了,老潘家的老丫头真是嫁给了隔壁村的李老拐,原来是这么嫁过去的。"

  "这个钱桂芬真是亏良心,那可是她的亲姑娘!"

  "看来刚刚说要卖了大丫给潘辉娶亲的事情是真的,亲闺女都能卖了,何况是孙女。"

  "这个钱桂芬真不是人,以后下去了,潘老三还不得用扁担收拾她。"

  "哼,她有什么好担心的,没见人家现在天天啥事不干尽享清闲了,等死了,挨揍就挨揍呗,反正生前不知身后事。"

  ……

  潘家老丫头嫁给隔壁村的老鳏夫,村里人是知晓的,对老潘家的事情,村里人也颇多揣测。

  但是,猜测毕竟都是猜测,当事人不承认,也不好多说什么。

  今天蒙小华揭钱桂芬的老底,除了让村里人看看钱桂芬的为人,也是给老二家埋了根钉子。

  婆婆珠玉在前,他们大可效仿。

  听到蒙小华最后丢下的话,原本事不关己,和其他村里人挤在一起看热闹的潘腊梅一下子脸都白了,心里莫名升起一股巨大的恐慌。

  对于娘和奶奶谋划卖了堂姐给哥哥娶亲,腊梅是知道的,不过,在她心里根本无所谓。

  在她想来,家里没了一个大丫,多了一个大嫂,对她的利益根本没有影响。

  甚至,新来的嫂子为了巴结自己这个小姑子,往后的日子还能过得更加舒坦呢。

  可是,今日的大伯妈与以往大不同,不仅堵死了奶奶卖大丫的路子,还一句话将火引到了自己身上。

  潘腊梅顿时呆不住了,赶紧从人群走了出来,来到李枝碧面前泫然欲泣问道:"娘,你不会拿我去给哥哥换媳妇儿,对吧?"

  李枝碧一把将潘腊梅拉到身边,一边帮腊梅擦眼泪,一边安慰道:"放心,你是娘的心肝宝贝儿,有娘在,怎么可能会让你去嫁给老鳏夫。"

  潘腊梅这才将悬起的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