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入股(上)

  比起潘家婆媳的开心,小石村里则是一片低沉。

  从蒙小华挖土豆,村里人都看到了土豆的高产,已经梦想着来年自家种下土豆,也能收回几千斤的土豆,再无饿肚子的担忧。

  然而,高涨的希望还没几天就破灭了。

  县衙的师爷带着县令的命令来了,一句话就要走了所有的土豆。

  美其名曰:作为祥瑞献给朝廷,造福天下。

  老百姓不知道什么家国大事,他们只清楚一件事:土豆没了,他们吃饱饭的希望又没了。

  有的村民心里还存着侥幸,想要私藏一部分土豆下来。

  蒋洪瑞得蒙小华提醒,意识到村里土豆高产的消息泄露出去必有蹊跷,所以,他一阵苦口婆心,好不容易才说服村民将所有的土豆都交出去。

  古语云: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

  在这个人命不值钱的年代,一个小小的村子根本没有与县令对抗的资本。

  所以,到了第二日,蒋洪瑞就组织村民们开始往县城运土豆。

  蒙小华和老村长蒋洪瑞两家的土豆是最多的。

  当初分给老村长的两麻袋土豆种子,收了差不多两千斤土豆。

  蒋洪瑞家里人口众多,两千斤土豆很快就被挑走了。

  蒙小华地窖里存放的五千多斤土豆,在她花钱雇人、雇牛车的情况下,同样运进了县衙仓库。

  所以,两天之后,小石村留存的两万多斤土豆就全部进了县衙的仓库,让曾师爷高兴得连严肃的表情都绷不住了。

  作为师爷,他和县令本就是一体。

  县令得了如此高产的作物,将其作为祥瑞献上去,以后少不了朝廷的封赏,他作为县令的身边人,自然也能沾光。

  ……

  将土豆全部送走,蒙小华就去了仁和楼。

  发生县令夺走土豆的事情,让蒙小华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

  现在回想一下她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只是想一家人躲开兵祸,躲在小村子里安安稳稳种地,不想招惹是非。

  不料,就算她躲在这荒僻的乡村,依然躲不开权势的逼迫,面对官员只有被巧取豪夺。

  所以,蒙小华考虑找一个强大的靠山。

  今日只是一个高产的土豆而已,刚刚出现没有几天就被县令惦记上了。

  财帛动人心。

  她手握系统商城,如果不想过苦日子,将来必然会折腾出更多的东西来。

  远的不说,就说她一直在筹备的葛根粉条工坊,一旦开始生产,又是一个招人眼红的存在。

  别人生产粉条需要大量的粮食,她不需要,她只需要山上没人要的葛根。

  相比别人必须用粮食制作粉条,她用葛根粉制作的粉条简直堪称暴利。

  工坊就是能生金蛋的鸡。

  如果没有靠山,工坊很快就会被眼红的人盯上,被有权势之人施展手段夺走,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想要保住工坊,她就必须给工坊找一个靠山,一个足以让眼红之人忌惮甚至畏惧的靠山。

  这个靠山,蒙小华选定了柘星语。

  一来,和柘星语打了这么多次交道,她对柘星语的为人信得过。

  二来,在她认识的人中,也唯有柘星语的拥有足够的身份和地位。

  柘星语出身的柘家在遂宁县只是一般的大户人家。

  但是,她所嫁的唐家却不一样,乃是巴蜀传承了千年之久的世家大族。

  即便野猫溪镇的唐家只是巴蜀唐家中偏居一隅之地的一个小小分支,也绝不是遂宁县的官员和家族能够小觑的。

  以巴蜀唐家的底蕴和实力,就算是当今的明夏朝廷也需对唐家忌惮几分。

  而古人最重宗族的利益。

  倘若野猫溪的唐家分支被人欺负了,难保不会请唐家主家出面。

  所以,柘星语就成为了蒙小华给自己选定的靠山。

  她不求柘星语从唐家能够给她多少支持,只要能让她平平稳稳的发展就行。

  所以,蒙小华约了柘星语在仁和楼见面。

  来到仁和楼,小二将她引到了一个包厢之中。

  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包厢中不仅柘星语一人,唐三公子唐如风也同样在此。

  只是看唐三公子一脸的无奈之色,显然又是被柘星语强拉过来的。

  见到蒙小华,柘星语还是如同以往一般热情,拉着蒙小华一阵嘘寒问暖,又对蒙小华的厨艺大加赞赏。

  蒙小华对柘星语的举动心知肚明,闲谈一阵,主动提出去后厨整治美食请柘小姐和唐三公子品鉴。

  对蒙小华提议柘星语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若不是有唐三公子提前告诫,她早就请蒙小华下厨做菜了。

  蒙小华对柘星语本就有事相求,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