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太原王氏

  关羽跑掉了,徐晃则作为同犯被对方抓住,准备缉拿到官府去。

  正好被路过的太原郡黑道大佬杨奉看到,得知缘由后的杨奉帮徐晃出头解决了此事,后来他们寻找关羽,却不得而终。

  徐晃为感激杨奉相救之恩,认对方为兄长。

  太原郡被南匈奴、乌桓所攻之时,爆发了白波军的起义,作为太原郡本地黑道大佬,手下有数百兄弟的杨奉立刻乘势而起,成为一股不小的势力。

  不过他知道手下人数虽然不少,能人却没有几个,想起在河东郡为郡吏的徐晃,于是派人相邀。

  徐晃为了报答昔日相救之恩,于是辞官来到了太原郡,这一待就是数年之久。

  他见证了白波军的兴起,激战南匈奴与乌桓,亦见证了白波军的膨胀,开始劫掠周边的百姓,也见证了白波军的分裂,自首领郭太死后,没有人能完全聚拢这一股势力。

  他劝谏杨奉,当爱惜百姓,制定军法,不能扰民。

  如此一来,当太原郡的其他白波军势力劫掠百姓之时,他们就能赢得太原郡的民心,百姓、地方豪族、本地士人集团皆会依附于他们。

  徐晃料到了会凝聚太原郡的民心,四方来投,却没有料到投靠的人会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们的粮食完全无力承担如此多的百姓与军队。

  杨奉掌管的主要地盘是太原郡中北部的盂县、狼孟县。

  这里四面环山,左右狭涧幽深,南面有大壑,俗谓之狼马涧。

  两座县城皆在峡谷的中间,虽然易守难攻,但是远离平原地带,可用于种植的土地非常少。

  而整个太原郡最适合开垦种植粮食的区域在南部,也就是晋阳城以南,汾河的南岸,那里是整个太原郡极其稀有的平原地带。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因为杨奉麾下的白波军在徐晃的治军下,基本上没有出现劫掠百姓的事迹,所以许多本地的世家大族纷纷迁至到了他们所在的盂县与狼孟县。

  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

  这个时代的太原王氏主要有两支。

  分别是王允为首的祁县王氏,王柔王泽兄弟为代表的晋阳王氏。

  原本历史中的祁县王氏在王允的主导下谋划了刺杀董卓之计,因此让整个祁县王氏名声大震。

  虽然后来李傕、郭汜率领凉州军、关西军打进关中,迫害了王允,但是王允诛杀恶贯满盈的奸臣的事迹永远流传在天下人心中,他们祁县王氏在世人的眼中充满了敬意。

  王允的侄子王凌在李傕、郭汜杀进长安,叔父王允一家被灭门后,翻墙而逃,回到太原祁县老家。

  后来举孝廉出身,出任东郡发干县县令,没过多久,因董卓余孽李傕、郭汜掌权后获刑。

  服刑期间,恰逢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巡察。

  曹操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子,又因为公事而被定罪,当即解除他的劳役,招致麾下为官。

  曹魏建国后,王凌历任兖、青、扬、豫四州刺史,可以说整个魏国的东南全部被王凌治理了一遍。

  后来因为司马懿诛杀曹爽一党后,将魏国有能力的宗室全部迁至邺城,其不臣之心已经显露。

  作为忠于曹魏的老臣,王凌谋划在淮南起兵,以此重振曹魏政权。

  却因为参与此计划的重要人物外甥令狐愚的突然暴毙,被对方手下告密而事情败露,王凌也因此功败垂成。

  祁县王氏在曹魏时代的代表王凌被夷灭三族后,开始一蹶不振。

  直到两百余年后的南北朝时期,祁县王氏才开始重新出现的官场之上。

  作为汉末晋阳王氏的代表王柔王泽兄弟,虽然比起王允、王凌为首的祁县王氏来说,名声不显。

  但是职位却都是掌握实权的官职。

  王泽历任代郡太守、雁门郡太守、安东将军等职。

  王柔则出任护匈奴中郎将。

  晋阳王氏虽然在汉末的官职并不太高,且远离朝廷的政治中心。不过,却毫无疑问成为了太原郡的顶级世家大族。

  王泽之子王昶后来成为曹魏时期的名臣,官至三公之一的司空。

  王昶之子王浑参与灭吴之战,击败东吴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等,因此功进爵为京陵公。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深入人心,晋阳王氏凭借自王泽兄弟时代成为太原高门,王昶、王浑等人在魏晋时代成为顶级名臣,晋阳王氏成为了两晋时代煊赫一时的世家大族。

  直到东晋末年,他们这样的门阀士族遭遇刘裕集团的打击,才沉沦下去,直到南北朝末期,隋唐之初,开始再次活跃起来。

  数年前担任雁门郡太守的王泽因为北方能臣氐部的乌桓入侵,丢失了雁门郡而被大汉朝廷罢免官职。

  闲赋在老家太原郡晋阳的王泽,亲眼目睹了整个太原的乱象。

  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已经由自卫组成的民兵渐渐演化为劫掠百姓的匪徒。

  好在整个太原郡还有杨奉麾下的白波军并不劫掠百姓,晋阳王氏也在王泽的带领下,暂时搬迁到了狼孟县。

  作为历任代郡太守、雁门郡太守的治郡之才,王泽一眼就看出来杨奉治下的窘态。

  他立刻以晋阳王氏的身份向对方建议道:“盂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