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第466章 刘辟:袁公路有明主之资

第466章 刘辟:袁公路有明主之资

  <div class="tt-title">第466章 刘辟:袁公路有明主之资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在宗室刘焉的建议下,恢复了州牧制度,任命黄琬为豫州牧。

  当时豫州汝南郡葛陂贼寇已经发展到了数万之众,异常猖獗,严重影响到汝南郡百姓的正常生活,农业等生产也受到了大面积影响。

  黄琬到任后,开始操练治下将士,并多次出击击溃葛陂贼寇。

  这个时代的盗匪,如果不能像黑山贼或是泰山群寇一样依靠地理防守作战,基本无法与官军相抗衡。

  因为无论是装备的精良程度,主将的军事能力,将士的整体素质,盗匪都远远不能与官军相提并论。

  历史上的黄巾起义看似声势浩大,信众多达数十万,仅仅起义九个月,主力就被朝廷剿灭。

  在黄琬最后一次剿灭葛陂贼寇时,朝廷派遣下军校尉鲍鸿率领西园军前来相助。

  鲍鸿却趁军队征调物资之际盗窃官物,贪污上千万之多。

  发现此事的豫州牧黄琬立刻上奏朝廷举察其罪,朝廷最终将鲍鸿绳之以法,下狱处死。

  而豫州牧黄琬因为平定汝南郡葛陂贼寇之功以及举察下军校尉鲍鸿贪污之罪,加上在豫州任州牧期间,政绩斐然,朝廷以黄琬当为天下表率,赐爵其为关内侯。

  之后黄琬进入朝廷中枢担任司徒一职。

  黄琬离任豫州牧一职后,豫州不再设置州牧,继任者孔伷担任豫州刺史。

  孔伷无论是在豫州的名望与能力都远远不能与黄琬相提并论。

  议郎郑泰曾经评价孔伷“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

  孔伷更像是两晋时代那帮只会夸夸其谈的空想家,并没有治理州郡的能力与军事才干。

  孔伷担任豫州刺史期间,境内已经有贼寇开始蠢蠢欲动了。

  随着孔伷参加讨董联盟,并且被白起击败后,不久病死。

  豫州群龙无首,当年被黄琬剿灭的葛陂贼寇死灰复燃,刘辟、何仪、黄邵、何曼等为头领,各自率领少则万余人,多则两万余人开始在汝南、颍川各县频繁活动。

  袁术入主汝南后,因为整个汝南乃袁家的故乡,袁基死后,作为嫡次子的袁术成为了袁家名义上的继承人,刘辟、何仪、黄邵、何曼等人开始响应袁术,皆依附于对方。

  …………

  正在自己修建的防御设施内操练士卒的许褚得到亲卫的禀报,有一位自称是刘辟的汝南贼匪头子带领几名随从前来拜访。

  “刘辟?”许褚站在原地眉头不自禁皱了起来。

  自从葛陂贼寇被当时的豫州牧黄琬扫清后,他们难得安静了几年。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汉光武帝封自己的次子刘辅为沛王,建立沛国。

  传到东汉末年,已历七世,如今的沛王刘曜刚刚继位三年,沛国相国袁忠,出身于汝南袁氏,同袁绍袁术一辈,祖上皆是一手开启汝南袁氏四世五公,确立《孟氏易》为家传经学的袁安。

  如今到了袁忠这一辈,他们在汝南袁氏的地位并不高,并且受到如今袁家主脉或多或少的猜忌。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汝南袁氏并非嫡长子继承家主的位置,这也是后来袁绍更加偏爱小儿子袁尚的原因,袁家是立贤不立长。

  袁安死后,继任袁家家主之位的并非长子袁裳,而是三子袁敞。

  袁敞官至三公之一的司空,虽然因为其廉洁正直,不阿附权贵,违背外戚邓氏的旨意,在被免职后,不堪其辱,自杀而死。

  朝廷仍然用三公之礼安葬,并追复他的官职。

  袁敞之后,袁家家主之位反而落到了其兄袁京的次子袁汤手中,因为他官至司徒、太尉,继续为汝南袁氏的发扬壮大做出了贡献。

  袁家的这种家主继承制度,让每一位袁家子弟都充满了干劲与奔头,同时也让同辈中人之间难有兄弟亲情。

  袁绍、袁术分别在河北与南阳举事讨伐董卓之时,他们不会想不到留在京城中的兄长袁基与叔父袁隗会遭董卓的毒手,但是他们还是依然举事。

  沛相袁忠的兄长袁闳就经常感叹道:“世道混乱,百姓困苦不堪,我们家族富足隆盛,因为先祖的福运所致。现在后人不能凭德行守住它,却竞相骄横奢侈,在乱世中争权夺利,互相埋怨攻伐,这就像晋国的韩赵魏三姓啊,将来袁家必定分崩离析!”

  袁忠受到其兄长袁闳的影响,对骄奢的袁术与不尊朝廷的袁绍皆没有好感。

  原本历史中,天下大乱后,袁忠宁愿南下避难交趾也没有投靠袁术或是袁绍。

  袁忠虽然担任沛相,掌管整个沛国的政务,却对于谯县无能为力。

  谯县虽然位于沛国境内,不过却是豫州的州治,是州牧或是刺史办公的地点,直属于朝廷,不受郡国的辖制,反而有管辖郡国的能力。

  得到刘辟前来拜访的消息,许褚若有所思起来。

  黄琬离任,接替的孔伷没过几年也撒手而寰,曾经被剿灭的盗匪又死灰复燃起来。

  不过,他们知道许褚的威名,又见到对方修建的地堡固若金汤,这才没有北上进攻他们。

  现在,居然前来拜访,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