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被拉黑了?

  不得不说,曹戎是懂宣发的,在知道李琦的信件被电影频道给读了的时候,他没有冷处理,而是第一时间把记者找了过来。

  制造热度。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最怕的不是有人说拍的好坏,而是怕没有人议论。

  就像后世的许多明星,隔三差五就要弄个头条出来,为啥,就是怕粉丝把他(她)忘了。

  哪一天,当他上头条都没有人议论的时候,说明他真的“死”了。

  等吃完饭,时间已经差不多了,导演助理李彬给安排了一个单间。

  剧组仅有几个单间,其余的都是双人间,四人间,别说《西游记后传》,去年的《水浒传》也不过如此。

  之所以给李琦安排单人间,就为了让他改剧本。

  女演员在二层,男演员在一层,李琦刚刚准备将剧本梳理一下,就听着外面有人叫。

  “李琦,导演找你,有记者过来了。”

  “来了!”

  等李琦出去的时候,才发现一楼二楼的演员早已经出来了,人群骚动。

  记者?!

  这是要上报纸了?那个报社的记者啊?

  这年头,上报可是难得一见的稀罕事儿。

  其中三个女生尤为显眼,一出现就吸引了全体目光。

  一个稳重之中却又带着几许风情的女人,正是演白莲花的马雅淑。

  马雅淑京剧科班出身,86年戏曲学院在云南招生,她父亲本来只是想让她试一下,结果阴差阳错被录取,两年之后接拍了第一部电影《北京小妞》。

  1995年,参演首部电视剧《传奇人生》,第二年参演《狄仁杰断案传奇》,同年参演《隋唐演义》。

  而她其实出名,是几年后参演了《萧十一郎》,与吴奇龙相识,并结婚,可惜俩人的婚姻只维持了四年就草草收场。

  除了马雅淑,另外两个就跳脱多了,正是于悦仙和王惠娟,此时两人一边踮着脚尖,一边嬉笑打闹着。

  “听说他也是北影的,认识?”

  “大专班的,之前没有什么交集。”

  “这人挺有本事的嘛,把黄海兵介绍的人都给顶下去了,人长的也好看,也不知道你们北影那方面能力到底咋样?娟子,你试过没?”

  娟子瞬间脸色通红,伸手去拧对方的痒痒肉,“你再贫……”

  “哎呦~不敢了,我不敢了。”

  “好像是香江那边媒体。”

  “易周刊,我听说过。”

  ……

  “曹导,又见面了。”

  曹戎找来的不是内地的娱乐小报,而是香江娱乐的《易周刊》的记者李绍波。

  “听说你正好在内地,就直接给你打电话了。”曹戎和李李绍波客气了几句,便将人让进了办公室。

  “曹导,您看,标题就叫六小龄僮被怒怼,住院昏迷三天如何?”李绍波第一句话如是说道。

  2000年之前,所谓的娱乐圈新闻,说的不是内地,而是港台。

  以99年为例,最劲爆的十大娱乐新闻,分别是:

  “第一名,吴绮莉诞小龙女;第二名,黎鸣传自杀宣布不拿奖;第三名,郭富成桃色影像带事件;第四名,郑伊健邵美琪梁咏琪的三角恋;第五名,王非婚变;第六名,《还珠格格》将无线打的落花流水;第七名,洪超丰与宝永琴(刘銮熊前妻)分手大爆隐私;第八名张泊芝江湖强杀令;第九名,第十名依然是港台明星事件……”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港台在娱乐圈的统治地位。

  《易周刊》1990年推出首版刊号,1995年6月偷拍到“王祖贤绯闻富商男友」林建岳”的新闻一战成名。

  也正是这一战,香江的八卦杂志进入成熟期。

  而香江人往往不“订”杂志的,都是零售,去吃早餐的功夫,在便利店瞅一眼头版,没啥有趣的新闻,压根就没有人买。

  以至于内地还遮遮掩掩的时候,香江的所有杂志早已经是一眼就能把人勾地死死的标题党。

  类似“成龙怒打衰仔,凌空抽飞5米。”

  除此之外,香江的杂志还发明出来许多朗朗伤口的名字,比如“欢场华佗”刘銮熊,“乡下潮人”余文乐,“拆弹专家”乐吉儿(乐吉儿取出隆凶填充物)……

  港媒早已经打磨出自己的一套稳准狠港式修辞,比如说人整容叫“削骨还父”,拍到挖鼻屎,叫“挖矿”。

  形容旧情复燃叫“回收”,另外港媒对动词拿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面积使用“狂、爆、狠、激、狼……”这些词。

  形容吻,从来简简单单说这个字,而是在前面加一系列的动词,比如黎名“翻兜”舒其。

  观众一边骂有毒,却一边骂的津津有味。

  90年的中后期,香江八卦杂志蔓延内地,很快成为茶余饭后的扛把子读物。

  “暴虐文化届……这个角度不错,我记下来。”

  “……”李琦嘴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