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皇上英明

  太和殿。

  大明的早朝基本上都是在这里进行。

  早朝,顾名思义,就是皇帝在早晨召见百官,听取各方面的奏报,讨论国家大事,决定施政方针的一种会议。早朝制度,可以说是皇帝与百官沟通的主要渠道,也是整个国家朝堂政治运作的核心环节。

  今日早朝的一大议题和关注点,那便是从浙闽剿寇归来的李文忠。

  早在早朝开始前,各官员私底下已经议论纷纷。

  当初在剿寇这件事情上,在朝堂上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一开始,胡惟庸提出的海禁防守策略得到了大臣们的一致认可,就连皇上也都点头。

  本来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过了两天,不知道怎么的,皇上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坚持剿寇。

  即使群臣反对,皇上仍旧朝纲独断。

  现在,前去剿寇的李文忠回来了,他们终于可以有事实作为依据,劝说皇上,让皇上知道,强行剿寇吃力不讨好,小小倭寇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却不见得能够达到预期。

  总之,李文忠的这次归来,各方都在关注。

  凌晨五点。

  现在已经入秋,天气转凉,宫外守候的大臣中有些年老的都已经开始瑟瑟发抖。

  入朝的钟声响起,宫门开启。

  百官入宫,按照官品秩序,分文武两班,左右两列,进入太和殿外等候。

  待皇帝进入安座之后,由鸿胪寺唱入班。

  此时,百官左右两班齐进,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然后行三跪九叩之礼。

  “臣等,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叩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礼毕,正式进入议事阶段。

  有些皇帝不愿上早朝的,上来就会来一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但朱元璋可不是那样。

  他是最重视早朝的皇帝,虽然说之前他去见栖霞行宫的时候,连续断了几天早朝,但是在他回来之后,早朝制度仍旧照常进行。

  今天一上朝,大家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了李文忠的身上,所以并没有官员急着奏报其他东西。

  朱元璋也一样,直接点名。

  “曹国公。”

  “臣在。”

  李文忠应声出列。

  “说一下此次前往浙闽剿寇的情况。”

  “是。”

  在全场目光的注视下,李文忠开始汇报。

  “臣此番奉命前往沿海剿寇,刚到浙江台州,便获悉倭寇自桃渚登岸,进兵精进寺,欲进犯台州府城。”

  “于是,臣遂挥师南进,时倭寇已进至离台州城仅数里,共一百多人,这伙倭寇真是胆大包天,遇上臣的队伍,非但没有逃,甚至想围猎臣的队伍,臣等与之展开战斗,全歼了这伙倭寇,我方无一人伤亡。”

  “臣乘胜追击,杀到倭巢,将倭寇围困于巢中,并借风火攻,荡平了台州的倭巢。”

  “之后,臣按照皇上的吩咐,联合当地的官兵以及百姓,多次寻觅倭寇据点,主动出击,屡战屡胜,杀得倭寇闻风丧胆。”

  “经过臣与当地官兵的通力扫荡,现浙闽沿海一带的倭寇基本肃清,此番剿寇,大大小小共经历九次战斗,剿灭倭寇一千一百三十二人,我方仅死五人,伤二十一人。”

  话音落下,举殿皆寂。

  每一位在场大臣的脸上都是愕然的表情。

  九次战斗,剿灭倭寇一千一百三十余人,而我方仅死五人,伤是二十一人?

  这是什么样的伤亡比?

  简直是不可思议,用碾压都不足以形容。

  不是。

  不是说倭寇异常凶残,经常一个小队就已经杀得当地的官兵人仰马翻,所过之处,皆荡为邱墟,军民畏之如虎,停耕废织,稼稽失时吗?

  怎么现在感觉都是些土鸡瓦狗,不堪一击了呢?

  征战过沙场的武官都知道,这样的伤亡比意味着什么,如果是一场战斗那还可以说是偶然,但是一共九场战斗就不可能是偶然了,而且就算是人数上占优,也很难打出如此亮眼得令人发指的伤亡比。

  就算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文官,也是觉得不可思议。

  “好,非常好!”

  上位的朱元璋倒是不像满朝文武那般震惊,而是拍案叫好,笑容中难掩得意之色。

  一旁的朱标看在眼里。

  此刻的他,显然已经意识了什么。

  那日父皇出去一趟之后,回来立马改了抵御倭寇之策。

  书店。

  父皇一定是去了书店。

  难怪父皇会如此信任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