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第48章 改变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

第48章 改变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

  “回皇上,臣刚刚算过了,一个熟练工人一天能产三匹半的布,每匹布两百文,一个工人一天的产出总共是七百文,除去工钱五十文,棉纺的原料钱一百七十五文,也就是说,一个工人一天能创造四百七十五文钱的收益。”

  “一百个工人一天就是四万七千五百文钱,也就是四十七两半银子,那么一个月就是一千四百二十五两。”

  “再刨去其他七七八八的费用,一个月一千三百多两,基本上是没有错的。”

  “当然,这其中还没有包含织布机的成本,以及……臣的工钱。”

  对于刘基的算数,朱元璋没有仔细去核对,也没有那个必要。

  冷静下来想想,这也正常。

  改良过的织布机把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三到四倍,而且还组建了一个一百人的厂子,这就相当于整合了一百个效率提高了三四倍的手工作坊

  而且生产出来的布占据了布幅大价格低的优势,完全不愁销量,基本上是产多少销多少。

  朱元璋这边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而那些靠织布为生的小手工作坊就惨了。

  在京师,有许多这样的小手工作坊,他们以家庭为单位,依靠每日辛劳织布买布为生,一天织一匹布能赚个一百多文钱,勉强养活一家子。

  但是,自从城南的织布厂出现以后,他们的生活一下子遭到了灭顶之灾。

  因为他们的布完全卖不出去了。

  即便是降到和城南布厂一样的价格,也是几乎没有销量,因为城南布厂产出的布质量不比他们的差,关键的是他们的布幅大,布幅大就意味着布料有更大的裁剪空间,所以,一样的价钱,百姓们当然会选择更好的。

  再继续往下降价的话,他们就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空间了。

  所以,这一个月以来,对于那些小手工作坊简直就是噩梦般的一个月。

  有好些人家里已经开始揭不开锅,生产也不是,不生产也不是,想要转行也没有那么容易,看着家里嗷嗷待哺的一家老小,他们只能唉声叹气,默默流泪。

  但是,他们都只是最底层的百姓,几乎没有人在意他们,也不会有人为他们发声。

  就算想要报官也没法报,毕竟人家城南布厂也没有违规,没有犯法。

  但是,他们还要活下去,想要活下去,唯有自救。

  于是,京师的小手工作坊主们聚集到了一起,设法自救。

  “干他奶奶的,那城南布场到底什么来头?这是要断了我们的活路啊!”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咱们没活路了,也不能让他好过!”

  “不错,咱们一起去把他娘的什么城南布厂给砸了!”

  “大家冷静一下,砸了有什么用?人家开那么大厂子,养那么多人,很显然是有背景的,况且人家反手一个告官,咱们通通都得进去,到时候更麻烦!”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活活饿死吧?”

  “上次学子们闹事,就是当街拦住官员喊冤,可惜我们不像那些学子,没有人会在意我们的死活。”

  “我听闻刘基刘大人关心民间疾苦,为民请命,我们何不去找一下刘大人?”

  “刘大人是有学问之人,总比我们这些莽汉要强得多!”

  “对,找刘大人,让刘大人为我等做主!”

  一群人呼啦啦的来到刘府。

  刘基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但也不端着,接见了一众小手工作坊主。

  “刘大人,您可要为我等做主啊……”

  当听了一众小作坊主的诉求后,刘基整个人当场傻了。

  那个小作坊主们口中十恶不赦的奸商不就是他自己吗?

  刘基有些懊恼。

  对于这样的结果,他早该想到的。

  但是这一个月时间里,刘基忙前忙后,再加上超乎想象的巨额利润让他都忍不住有些头脑发热,晕晕乎乎的了。

  所以,他当时一心只想着赚钱,哪里想到竟影响了整个京师几乎所有的纺织户,甚至断了他们的活路。

  “你们放心,我一定给你们一个交代!”

  刘基安抚一众小作坊主。

  作坊主们也没有想到会这么轻易就得到刘基的承诺,当即欢欣鼓舞,连声道谢,随后便散去,回家等待消息。

  刘基也不敢耽搁,因为这关乎了京师所有织户的生计,多耽搁一时,他们的苦难就会多上一重。

  皇宫。

  朱元璋听罢刘基和朱标的汇报,也是一脸愕然。

  “怎么会这样?”

  城南织布厂的出现,已经悄然间对整个京师的织布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原本他想着看一看这枚飞梭是怎么改变世界的,前面一个月赚了一千多两银子,确实让他挺惊讶的。

  这个钱对于个人而言自然是一个大数目,但对于朝廷而言,仍旧是杯水车薪,不痛不痒,朱元璋惊讶过后也没有太在意。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个小织布厂,它不过是百姓有了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