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希望

  “所谓报纸,其实就类似于邸报,是当时的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和臣僚奏议等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不过邸报是主要服务于官府,而报纸则是面向整个社会。”

  这么一说,朱元璋就大概的有一个概念了。

  邸报其实算是很成熟的了,从汉朝就开始有,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又称“邸抄”,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

  自汉、唐、宋、元、直到明,《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明代设立专门出《邸报》的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

  而朱辰说的报纸,竟是面向整个社会的?

  “报纸的内容可以是朝廷的文书,政策宣传,可以是时事新闻,也可以是有趣的故事,还可以是知识的普及,人人都可以阅读,无论是广大官吏、学者、还是平民百姓,人人都可以阅读。”

  朱元璋点头。

  如果是以前,他也许还会将邸报敝帚自珍,但是现在的他,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大明有专门管理《邸报》的通政司,所以做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难的是找个人来主持版面内容的编排。

  因为按照朱辰的说法,报纸的内容将比原先的邸报丰富太多。

  朱辰继续道:“报纸不要卖贵了,国家并不是要用这个来赚钱,更多的是起到宣传的作用,宣传国家的意志,国家想要贯彻给民众的思想,可以用日报的形式,也可以用周报的形式,还有,我的建议是用活字印刷,因为报纸的需求量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活字印刷是华夏一个伟大的发明,但是之前的邸报并没有使用,而是用手抄的方式,因为邸报需求量没有那么大。

  然而,一旦和朱辰说的那样发行面向全民且价格低廉的报纸,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大明这个没有什么太多娱乐的年代,一个话本故事都可以靠手抄或者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遍整个国家,更不要说这种原先只属于官府内部流通的邸报公开化了,这就像是后来供高级干部阅读学习的内部资料或者影像的公开,绝对让普通人趋之若鹜。

  这个时候,手抄的速度就跟不上了。

  而活字印刷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排好版,那么接下来的印刷过程就要快上许多。

  朱元璋当然明白朱辰的话。

  朱辰看了眼外面的天色,道:“今天说了不少了,前面说了大明在人才选拔上存在的问题,一个是党争,一个是文官集团,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人才的选拔方式,以及朝廷对于文化知识学习方向的引导,至于接下来的人才管理,我们下次再说吧,好吗?”

  朱辰对前面说的大致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其实朱辰想说的还没有说完,但是他选择到此为止,不再说下去了。

  因为接下来的人才管理或者说官员的管理也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他怕朱元璋一下子听懵了。

  “好。”

  朱元璋点头,头脑也实在是有些发胀。

  他从小没得读过书,后来的知识都是靠他自学或者请教别人的,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朱辰说的对他而言确实有些过于超前了,他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消化。

  今天讲了不少东西了。

  光是科举的改革,还有报纸的推行,都够他忙活好长一段时间的了。

  他也害怕说多了,后面的弄清楚了,前面的记不住了。

  “谢谢朱先生!”

  朱元璋诚心感谢,说着从怀中掏出了一枚大金锭,放到了朱辰的面前:“无以为报,不知道对先生有没有用,还望不要嫌弃。”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大金锭上,金灿灿的,朱辰都被闪到了。

  拿这个考验干部?

  之前那些字画虽然价值连城,但正是由于太贵重了反而不能出手,对朱辰而言更多的是收藏和观赏的作用,而眼前的大金锭子就不一样了。

  黄金自古以来因为其特殊的属性,都是通用的交易媒介,古今中外都是通行无阻。

  眼前的大金锭不用说都知道是价值不菲。

  朱辰在某种意义上并不算缺钱,对金钱的欲望也没有那么的强烈,但是在现在这个物质的社会,没有人会嫌钱多。

  而且他教给朱元璋的知识,又何止值这点东西?对于大明而言,可以说是无价。

  大明如果真的能够和他设想的那样,走上殖民的道路,那么这枚金锭子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朱辰没有说什么,心安理得的收下了朱元璋的大金锭。

  见朱辰收下,朱元璋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来而无往非礼也。

  华夏从来就是礼仪之邦,朱元璋知道朱辰帮助他并无所图,但他也不想亏欠太多,朱辰能够收下他的东西,这让他很高兴。

  “那咱就先告退了!”

  朱元璋起身告辞,和上次黑着脸不一样,这一次笑容满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回到宫中。
<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