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莲说小说网>书库>历史军事>三塑强汉> 第375章 少年杨修(2)

第375章 少年杨修(2)

  <div class="tt-title">第375章 少年杨修(2)

  “还有之三吗?”崔烈问道。

  “有啊。之三就是‘思想停滞’。各士族都有家学,并在入朝为官后,以家学来治国。

  “然而,由于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大汉的思想被儒学禁锢住了。思想停滞不前,治国之学也会停滞不前。

  “所以我很赞同成公子说的,要‘解放思想’。

  “想想看,在先秦之时,读书人中有道家、墨家、法家、儒家、纵横家、兵家、农家、水家……

  “在秦国时,能有水家李冰治理蜀地,建造的都江堰,直接让蜀地变成天府之国、秦之粮仓,也为秦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秦统一六国前,又是水家郑国,建造了郑国渠。八百里秦川,一举成为富饶之地。

  “可看我大汉立国四百年,除武帝时期的龙首渠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工程吗?

  “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着郑国渠、灵渠、秦驰道、都江堰,我们的冶炼、农耕等诸多方面,也与秦时相差无几。

  “为何如此?皆因‘独尊儒术’。余者各家,皆为下品,甚至断绝。

  “一家之言,而且还是排他性的一家之言,对这个社会的进步,绝对没有好处。

  “而士族对知识的垄断,更是助长了一家之风。

  “当成公子发明了各种学习用具,也大幅度降低了纸张的成本,让人人读得起书,我们还需要一家之言吗?

  “用成公子的话来说,我们需要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找到更好的治国之道,让大汉变得更加富强。”

  杨修已经不是在回答荀彧的问题了,而是在发表一篇激情的演讲。

  可他的演讲,却让除荀彧之外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在说到皇室、皇权时,还有人想斥责杨修大逆不道。

  可看到站在杨修旁边的荀彧,他们又把话给咽了回去。

  可听杨修演讲完毕之后,除了对这些想法感到新奇之外,哪怕他们内心排斥,可还是觉得有些道理。

  毕竟他们受儒学的浸染日久,而且,大汉在“独尊儒术”之后,已经找不到多少其他各家的学说典籍了,对于杨修如此抨击“儒学”,不排斥才怪。

  只有杨彪闷头喝茶,不发一言。

  不知道过了多久,丁宫才开口问道:“那就不需要‘尊卑纲常’了?”

  杨修丝毫不惧,张口便来。

  “当然需要。儒学也有其优点。不能因为儒学有其不足,就否定了儒学的优点。

  “儒学自孔圣起,已经经过了不断升华,其中有孟子、荀子这些前圣对儒学的改进,也有我大汉诸多先贤的思想。”

  杨修冲着下人要水喝。

  虽然刚刚进门,就灌了一大杯水,可如此长篇大论,还是说得口干舌燥。

  又是一杯水下肚后,杨修才接着说道:

  “成公子说了,我们要集诸子百家之长,形成我大汉独特的治国之学,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此学,形成我大汉矗立天下的治国之道。

  “随着成公子在大汉普及教育,能人异士必然层出不穷。

  “那将是个人人如龙的时代。

  “不仅是粮食产量会不断增加,各种新奇物品也会不断推出。

  “伴随而来的,必然是全新的治国理念、治国思想。

  “我大汉能够矗立天下的治国之道指日可待。

  “而我杨修杨德祖,立志要参与到定立大汉‘治国之道’中。

  “我并不打算直接入朝为吏,而是在大学堂学习后,先向丞相大人讨个乡长做上两年,然后再进入工、商等领域深研一番,再参与科考,正式入官。

  “制定大汉‘治国之道’,必有我杨德祖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完,还对着杨彪恭敬一礼。“望伯父大人支持孩儿。”

  杨彪算是听明白了,这个逆子张口“成公子所说”,闭口“成公子所言”,完全被成公子给蛊惑了。

  可他现在支持也好,不支持也好,他弘农杨氏都没办法向“讨蔡同盟”交待。

  同样,其他三公九卿听了杨修的演讲,尽管内心中还有排斥,可细细想来,却觉得成公子的“治国方略”,比如说新农体系,比如说农工商并立,比如说“君主立宪制”和“科举制”,比如说普及教育……似乎没有一项是专门针对士族的。

  而且他们也知道,青州的士族,过得比过去还要好。

  崔烈突然看向荀彧,问道:“丞相,日后我士族子弟能参与科考?”

  “为什么不能?任何人,只要没有犯奸作科,没有劣迹,都可以参与科考。”

  说道此处,荀彧突然明白崔烈为何有如此一问了。

  他马上笑着继续道:

  “其实,这次让三公九卿陪伴陛下出巡,其根本目的还是让各位重新看一下大汉江山,路上还随时可与成公子探讨治国方略,从而能够让诸公支持成公子对大

深夜慢读:csw888.com 丝袜小说网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